聚焦关键环节 守护粮油安全

——安远县孔田镇以“四个一”工作模式进行冬修水利的几点做法
赣南日报 2023年02月12日 侯胡连

  □侯胡连

  孔田镇是安远县南部的中心乡镇,赣南传统四大名镇之一,素有书香孔田、耕读传家的传统。孔田镇按照市、县冬春水利建设部署要求,聚焦组织领导、项目建设、后期管护、效益提升等四个关键环节,创新推行“四个一”工作模式,先后新建农田水沟水圳17.3公里、修复破损农田水沟26.1公里,为全镇守护粮油安全命脉提供了坚实有力支撑。

  完善支持体系,组织领导“一张网”。把冬修水利工作,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实行“五合一”责任制。制定出台水利冬修“大比武”等系列文件,明确水利冬修“五类人员”的责任(即分管领导统筹督导、挂村领导包村调度、驻村干部具体负责、村组干部网格包干、护水理事日常巡护),确保分工到岗、责任到人,个个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二是多元化筹资金。通过统筹整合一点、向上争取一点、群众筹措一点“三个一点”方式筹集冬修水利资金,先后争取上级各类水利项目资金2700余万元,统筹整合镇级资金210余万元,积极争取乡贤捐资近3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同时,动员550余名党员群众,通过投工投劳1200多个工作日的方式弥补资金不足难题。三是“同心夜话”强宣传。组织镇村干部开展“同心夜话”活动,利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宣传水利冬修政策、动员全民参与,营造了干群同心支持配合水利冬修的浓厚社会氛围,成为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生动实践。项目建设期间,广大村民纷纷自发来到施工现场,为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的工人们送温暖。

  规范项目建设,实施流程“一条链”。在总结水利项目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形成了标准规范的水利项目建设“四抓四早”工作法。一是抓调研、早摸排。在2021年10月初,便组织召开种粮大户座谈会、镇村干部会议,梳理汇总灌溉难农田地块,准确掌握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求情况。二是抓论证、早设计。成立由镇项目办为主的工作专班,精准分析论证短板弱项,快速制定项目清单,确保可实施、效益高。三是抓申报、早实施。针对水源缺乏、水利设施薄弱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田间田块,统筹资金安排,按照因地制宜、轻重缓急原则有序安排项目分类解决。特别是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早在晚稻收割之前,便按“大渠大修、小渠精修”的原则整修水利。四是抓监管、早使用。由网格村干部、村民代表担任具体田块管护员,水利工程施工进场前后及施工时全程现场监管,施工质量不达标不签字不盖章。组织“五老”人员成立护水理事会,时常活动在施工巡查一线,成为冬修水利质量监管的“第三方”,确保工程质量道道过关。

  强化后期跟踪,管护机制“一站式”。确保水利设施管用、群众满意、长期受益,后期管护是关键。孔田镇参照路长制、河长制的办法,健全机制,抓好管护。一是实行“渠长制”管水。将全镇52条主干渠,按灌渠流域分成14渠链,镇党委书记、镇长分别任东西干渠总渠长,挂村班子成员任片区渠长,主要协调解决跨村组的管水调水问题。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本村的总渠长,各网格员任渠长,主要协调解决支渠用水到户的问题。二是实行“田长制”管护。发挥太平塅农田流转率高的优势,将大面积种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为田长,按照合同约定落实管护要求、履行管护责任,做好日常巡查、放水调度、组织清淤、小补小修等工作。三是实行“水长制”管用。实行田间共管,由自己经营农田的农户当水长(即义务护水员),分年份、分路段管护各支渠,实现共管共治共用。

  提升综合效益,融合互促“一体化”。“跳出水利抓水利”,推动水利建设与其他工作融合互促,实现水利工作综合效益最大化。一是与粮食生产相结合。坚持把水利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农业基地发展到哪里,水利设施就延伸到哪里。同时,镇党委、政府有力统筹,优化以往种植烟叶等经济作物的传统,将全镇水利条件最好、田块最平整的太平塅地块安排种植油菜和水稻,确保粮油丰产丰收。二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将和务村吉州坑山塘改造提升与青创小镇、乡村振兴示范点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山水田园示范性文旅基地,促进水美、稻香、人和为一体的和务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加快成型。三是与农饮安全相结合。将山塘水库建设与农村饮用水安全计划项目同步规划、一并实施,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效缓解农村供水不足、水质混浊等问题。 

  (作者系安远县孔田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