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刘辰晖 谢忠辉 董子菲)“您反映的流动摊贩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现在跟您反馈处理结果……”近日,章贡区赣江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跟居民陈大爷电话反馈处理结果。像这样的群众诉求电话,赣江街道每天都能接到好多个。接线、转办、处理、反馈,工作人员认真办理,这是赣江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后,审批服务执法工作提质增效的缩影。
基层力量充实,“放”出了活力。赣江街道原设11个科室,现精简合并为“四办一中心一大队”,机构精简46%,进一步理顺了职能划分,优化了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破除了原先机构设置较多、力量分散的基层机制体制弊端。赋权后,赣江街道审批执法拥有更大自主权,有效解决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不够及时、程序不够简便的问题,推动实施更贴合街道实际的行政行为。“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模式解决了赣江街道在开展行政执法和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力量难以统筹调配、联动执法效果不理想等难题,提升了赣江街道社会治理水平。近年来,赣江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拆除辖区内“两违”建筑8453平方米,消除了房屋安全隐患,保证了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资源高效整合,“管”出了实效。行政执法权力下放后,赣江街道执法重心整合性“下沉”,破解了原先占道经营、乱停乱放、噪音扰民、工地扬尘等街道“看得见管不着”、区直部门“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组织执法队员进社区、包网格,及时处理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了执法效能。推行“全科执法”,将占道经营、门前三包、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多项监督检查合并成一次检查,免去重复检查、多头执法扰民的问题。一次投诉跟进全方位监管、进一扇门办多项事,成为赋权后的常态。赣江街道首推“轻微首违不罚”制度,对首次违法且违法行为轻微的当事人采取“法规宣讲+个人承诺”的模式代替行政处罚,让一线执法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持续深化改革,“改”出了水平。通过开展走访、座谈、调研等,精准掌握群众所需所盼,目前在赣江街道可办理高频事项100余项,涵盖了群众生产生活所涉及的医疗、养老、就业、经商等各个方面,实现在家门口办事“一站式”服务。通过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协同服务运行机制,打造了“线下窗口+线上网办”全方位服务模式,综合窗口办事、“小赣事”帮代办、“码上办”成为办事新常态,政务服务事项年办件逾5000件。按照“打破服务地域限制,覆盖河套老城区企业和个体户”的目标,将赣江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逐步打造成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的“分中心”,今年以来,试点承接区级综合窗口下沉的53个服务企业的高频事项,有效缓解了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办件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