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好“鸡”遇

赣南日报 2025年05月18日

  □谢一鸣 李慧

  近日的一个清晨,天际微露鱼肚白,章贡区水西镇石甫村天鹅农庄的负责人卢中亮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他身挎竹篮,将由玉米粒、稻谷、菜叶调配好的“吃食”均匀撒向鸡舍和空地,成群的山鸡、土鸭扑棱着翅膀围拢过来,几只黑天鹅也伸长脖颈凑了过来,呈现出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美景。

  生态养殖开辟新赛道

  “早上是家禽进食的黄金时间,营养搭配上得精细。”卢中亮一边投喂一边介绍。这位扎根家乡17年的养殖专家,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生态养殖理念,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山鸡哥”。

  天鹅农庄占地20亩,坐落于章贡区水西镇石甫村,养殖着山鸡、土鸭、天鹅、鹧鸪等十余种家禽。农庄采用“林禽共生”模式,将家禽散养在果林中,形成“树上结果、树下养禽”的立体生态循环系统。

  笔者走进农庄孵化室,只见恒温恒湿设备昼夜运转,孵化箱内整齐排列的种蛋泛着柔和的光泽。

  “从选种到出壳,温度保持在37.6℃左右,湿度保持在60%至70%。”卢中亮指着墙上的温湿度计说。在这里,每枚种蛋都要经历21天的精准呵护,孵化成功率高达98%,每年可自主孵化禽苗2万余羽。

  在郁郁葱葱的脐橙林,上百只山鸡正在树下悠闲踱步,低头啄食草丛中的蚱蜢,怡然自得。

  “不同于传统圈养模式,林下散养保证了山鸡的运动量。这样既能保证每只鸡每天摄入一定量新鲜虫草,又能让果树根系吸收天然肥料。”卢中亮介绍,农庄每年消耗稻谷、玉米等饲料粮超1.8万公斤,并辅以蔬菜基地的尾菜,而家禽粪便又能转化成有机肥反哺果树,形成完整的生态良性循环。

  直播带货带来好销路

  卢中亮这种回归自然的养殖方式颇受市场青睐。

  “他家山鸡肉质紧实,汤汁鲜美,跟普通的家鸡味道不一样!”顾客李岱男提着刚买的山鸡,赞不绝口。

  另一位本村客户黄声洸一边将鹅绑上摩托车,一边说:“第三次来买了,这里的鹅是稻谷喂养,口感非常好!”

  有了顾客的点赞,卢中亮对线上销售更有信心了。

  “家人们看,这是我们散养的生态鹧鸪,肉质鲜嫩,煲汤一绝!”上午10时,在果园里,卢中亮化身带货主播,正举着一只鹧鸪向镜头展示,后台订单提示音不断响起,短短两小时,120只鹧鸪便销售一空。

  “网络直播销售的效果很不错,旺季时,最多一场卖过1000只家禽。”卢中亮开心地说道,“镜头直接对准林间撒欢的鸡群,客户看得见养殖环境,下单更放心。”

  如今,农庄已培养出3名固定主播,通过“基地直播+社群运营”的模式,去年卖出了2万余只家禽、6万枚禽蛋,线上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占总营收的七成。

  链接农户同唱共富歌

  卢中亮不仅把自己的农庄打理得有声有色,还带动石甫村的村民共同致富。

  村民李声明就是首批加盟户之一,“我养山鸡两三年了,卢老板不仅提供鸡苗,还负责技术指导,每个月下来能卖四五十只。”他算了一笔账,自己去年养山鸡增收了3万余元。

  目前,农庄统一提供种苗、饲料配方和防疫服务,并设立每公斤60元的保底收购价,这更让农户们吃下了定心丸。

  正在农庄购买鸡苗的村民谭志强说:“我去年试养了1000只山鸡,卢老板连怎么搭鸡棚都手把手教,现在准备再养1000只!”

  卢中亮带动农户发展生态养殖的做法得到了石甫村党总支书记刘宗兰的支持。“石甫村围绕‘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积极盘活农村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山鸡、土鸭、鹧鸪等家禽养殖,支持养殖大户从‘单打独斗’到联农‘抱团发展’,为村民开辟了一条生态路、共富路。”刘宗兰说。

  站在农庄高处,刘宗兰拿着设计图纸,指着远处80亩村集体土地介绍:“我们计划采用‘基地+村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在这里建一个集采摘、观光、研学于一体的生态养殖基地。游客能体验捡鸡蛋、喂鹧鸪,还能品尝特色农家宴。”

  夕阳西下,卢中亮望着在果林间嬉戏的家禽,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