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元元 通讯员吴婷 文/图
“技术没有终点,唯有持续钻研,才能接近极致。”这句话,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实训教师、机电汽修专业部部长陈子平不仅常对学生说起,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九年企业一线的淬炼、五年教坛深耕的坚守,使他从一名技艺精湛的工程师,成长为点燃无数学子技能梦想的引路人。近日,陈子平被评为全省模范教师。
自站上讲台以来,陈子平始终扎根教学一线,将企业实战经验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起一套涵盖工业装备升级、民生技术革新与前沿科技探索的实践教学体系。他倡导“车间即课堂、项目即教材”的教学模式,注重在实操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看得见原理、摸得清流程、跟得上技术”。
在技术研发方面,陈子平成果斐然。他先后完成四轴CNC机床精度优化、大型激光切割机效能提升等设备改造,研制出全自动太阳能养殖装置、高效对联烘干机等实用设备,并带领学生开发出水陆两栖球型机器人、光棱金甲仿生机械等前沿教学模型。相关成果已获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有7篇专业论文发表于《无线电》等国家级期刊。
作为二级铣工技师,陈子平尤为注重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积极推动“车间进课堂”,把真实项目引入实训环节,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真切感知技术前沿与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在不久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全国总决赛中,陈子平指导的寻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班学生刘金鹏、曾汶彬,面对来自全国的90支强劲队伍,凭借创新的设计、扎实的技能与稳定的发挥,荣获科普实验—未来太空车(中学组)二等奖。
学生的成长,是陈子平最大的欣慰。为拓展学生视野,他在校内创办“技能研发工作室”,利用课余开展第二课堂,开发系列校本课程,系统指导学生参与技术研发与竞赛。多年来,他所指导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2项,本人也多次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在备战全国科普创新大赛期间,他自筹经费购置设备,将家中顶层改造为“课外创新基地”,利用假期带领学生集中攻坚。历经210个日夜、72次结构优化、8代产品迭代,最终,“第八代折叠式太空攀爬车”成功斩获国家级一等奖。
“只要能点亮职校生的梦想,再辛苦也值得。”陈子平这样说道。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与突出的育人实绩,他先后获评“赣鄱俊才·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市级技术能手”、寻乌县“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并入选赣州市高技能人才专家库。在各类技能竞赛中,他也屡创佳绩,曾获赣州市中职技能竞赛一等奖、装配钳工银奖等。
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限于校园内的知识传授,更在于其对社会各层面的辐射与带动。陈子平多次受邀参与创客论坛,赴江西水利电力大学、东莞松山湖北区学校等单位开展技术培训与经验交流;他组织师生深入寻乌县丹溪乡岑峰中小学等边远乡镇学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通过无人机演示、科学实验等互动形式,在山区孩子心中播下科技的种子;他还应邀在江西省科技馆、寻乌县教体局、寻乌县科协等单位举办专题讲座,将职教创新实践有效辐射至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和县域经济多个层面,逐步构建起跨层级、多触角的职教生态网络。
从企业车间到三尺讲台,从技术骨干到育人先锋,陈子平始终以炽热的匠心与深沉的教育情怀,扎根于职业教育一线。他以技术传递匠心,用创新赋能教学,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持续书写着一名职教工作者的责任与温度。
陈子平(左三)在指导学生铣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