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 2022年12月05日  张惠婷

  本报讯 (记者张惠婷)零工经济、居家办公、就业帮扶车间……如今,各种灵活就业形式丰富。为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满足各类群体就业需求,我市以拓展就业新渠道为导向,以积极的就业政策为支撑,多措并举支持“4050人员”、企业改制职工、返乡务工人员等人员灵活就业,落实成效逐步显现。

  我市积极推进零工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其就业“蓄水池”和“缓冲器”的功能,让零工者有了歇脚地,给用工方吃了“定心丸”。市零工市场每周一、三、五固定举办招聘对接活动,各地也纷纷建设零工用工就业服务平台,扎实做好零工信息匹配、推荐、跟踪等服务保障工作,推进辖区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针对传统的“马路市场”在信息发布、用工对接、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大余县积极推动零工超市建设,设置线上线下招聘专区,实时更新发布零工就业岗位信息,帮助用工双方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对接。赣州蓉江新区在辖区每个镇(处)建成1个零工“小驿站”,驿站内设置了政策咨询、零工信息、技能培训、网上招聘等多个功能区,为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提供信息,为有就业意愿的群众提供便利。

  “哒哒哒……哒哒哒……”在兴国县长冈村兴丰服装厂的帮扶车间,村民俞呈美正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去年9月,车间开始招工,她是第一批来应聘的员工。车间灵活机动的时间安排,让她干活顾家两不误,每月能挣2000元。我市积极建设就业帮扶车间,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把可设的生产车间开到人口较密集的乡村去,促进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灵活就业。目前,全市1069家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1.06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5.03万人,通过就业政策措施帮扶56.94万名脱贫人口就业增收,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