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屋图画 2022年12月05日  赖加福

  □赖加福

  江水如练,清澈温婉。在大山深处,这条濂江就是一处地标,引领我们溯江而上,走着走着就进了渡屋。

  渡屋地处安远县长沙乡西南,有人说,不到这里,就不知道天之阔,不到这里,就不知道山之远。一重重青山踮起脚尖,追逐天空的云;一团团云朵凑近青山耳畔,说着亲昵的悄悄话。

  山与水是前世的情人。水缠绕着山,润泽着山,倒映着山。几座小桥就那么素颜地横跨在江面,如朴素的农民弯腰躬耕的背影。山水之间,洇染一帧帧江南韵味的水墨丹青。

  有朋友说,还好有了水泥公路,要不然这样偏僻的地方,肯定人迹罕至。此话一出,马上遭到反对:“古时候这里就有十里八乡闻名的渡口码头呢。”

  渡屋村民大多姓杜,村子似乎叫“杜屋”更显贴切,却称之“渡屋”,应该跟绕村而过的濂江有关,因渡成村,杜氏先民逐水而居,将家安在了濂江河畔。长沙乡自古五里三圩,十里九渡。以前这里山路崎岖难行,可水运却十分发达,渡口码头一度使这片山乡船来人往,热闹非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大力实施“渡改桥”,江面架起了一座座桥梁,长沙乡的“十里九渡”摇身为“十里九桥”,渡屋村的渡船从此消失,村里还通了水泥路,人们出行,摩托车、小轿车成为主要的工具。以前到长沙圩镇赶个集,来回要走半天,如今就十几分钟的事。

  渡改桥,渡屋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成了新时期的摆渡人,引领全村摆脱落后,走向富裕的小康生活。

  走进渡屋,见到的都是干净平坦的村道,整齐明亮的房屋。前几年,村里推行土坯房改造,党员干部带头拆除了危旧土坯房,整治村庄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村“两委”还下大力气专门对有危及村民住房的滑坡隐患进行治理,山崖下垒砌了厚实的墙体,村民再不用担心自己的家会被冲垮。乡村新貌与远山近水相得益彰,俨然一幅美丽的田园图画。

  细仔花生的制作工艺,是渡屋村闻名县内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渡屋村土壤呈弱碱性,富含硒元素,加之湿度大,昼夜温差也大,无任何污染源,村民沿袭传统种植与手工制作,保留了细仔花生的优良品质及特有的香甜口感,营养价值较高。

  在渡屋村供销合作社里,我们一边参观花生晾晒、蒸煮、烘烤等制作流程,一边听工作人员讲述关于一颗花生的故事。

  细仔花生,又叫珍珠花生,因其颗粒小,形似珍珠而得名。相传,珍珠花生是“江南第一宰相”唐朝中书令钟绍京家里待客必上的一道佳品。南宋金兵侵袭,他的子孙南迁辗转来到安远县水东堡(长沙乡),将珍珠花生的种子带到江南。从此,珍珠花生就在濂江河畔的渡屋落户生根。

  村民杜润生是个三十出头的小伙,是村委会的一名干部,也是村里供销合作社的副理事长。多年前,他与妻子在广东等地打工,因看好珍珠花生才决定返乡创业。今年他们家种植了3亩珍珠花生,因为天旱产量不高,平均每亩产量才200来公斤,总产值只有600公斤左右,但每公斤花生的市场价格近百元,他们家也可以获得5万多元的收入。“在家创业就有蛮不错的收入,再也不想去外面东跑西颠了。”小伙子话不多,人家问一句他才答一句,实在得如包裹在夹壳里的花生。据村党支部书记钟采辉介绍,像杜润生这样的细仔花生种植户渡屋村有16家,他们都是供销合作社的社员。细仔花生在渡屋,真如珍珠般散发熠熠光华,点亮农民的新生活。

  说来令人感叹,以前村里的人老想往外跑,现在返乡创业的村民越来越多,他们说以前恼恨怎么生在这种穷山恶水的地方,现在是庆幸生在绿水青山的地方。

  杜太辉和杜辉煌兄弟俩很早就外出打工,还在广东置办了房产,本可以在他乡过安稳日子,可却出人意料地选择回家乡养鹅。

  几棵老樟树撑起一片浓荫,茂密的竹林掩映着兄弟俩的狮头鹅养殖基地。这里有狮头鹅栖息的浅滩,戏水的江湾,是个天然的鹅养殖场。濂江河畔,不时传出“噼里啪啦”鹅扇动翅膀拍打水面的声音,曲项向天“嘎嘎嘎”高歌的声音,与“哗哗”流淌的江水应和着,分明是一曲新时代的交响乐。

  几年下来,兄弟俩的养鹅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从鹅种育苗到成品肉鹅出售,从鹅饲料加工到养鹅技术培训……狮头鹅养殖不仅让杜太辉兄弟俩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还逐渐辐射到附近县市的十几个乡镇,带动了周边村民一块养殖,一块致富。

  初见杜太辉,是在他家的小院里,赣南日报社派驻的工作队与村干部们正同他谋划合作大计。当我们饶有兴致地问起杜太辉养鹅的经历,这位在外闯荡多年、见多识广的村民,戴着副眼镜的脸上没有沾沾自喜,话语中最多的是对党和政府的感恩。“现在党和国家对农民十分关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如土地确权等各种惠农政策。我们回乡创业缺资金,村里还协助解决。”正聊着,“叮咚”一声响,杜太辉看了一眼手机微信,笑了笑:“又一笔订单来了,是广东潮州的。”

  渡屋的秋天比春天还美:乡亲们在诗画般的环境里劳作和生活;路旁的兰花草摇曳起舞,檵木展露变红的叶子顾盼生辉;田野翻滚着金灿灿的稻穗,与山岭上黄澄澄的脐橙遥相呼应;空气里飘荡成熟瓜果的香甜……

  村口的乡间小路上,幸福正踩着金色的阳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