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南工厂化育秧助力春耕

赣南日报 2023年03月29日 余书福 谭昕 李明堂

  本报讯 (记者余书福 通讯员谭昕 李明堂)秧好半年稻,苗好七分收。眼下正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期,连日来,在全南县各乡镇机械化育秧中心,工人们抢抓农时进行早稻育秧工作,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3月18日,在全南县龙源坝镇镇头村育秧中心的大棚里,一条水稻育秧自动化流水线“火力全开”。覆盖底土、消毒、播种、覆盖面土……数名工人将经过提前浸泡的种子、培养土投入自动化设备内,随着一道道自动化工序的完成,育秧盘瞬间被填满,不到5分钟时间,制作好的育秧盘就经带式输送机送至智能温控大棚,工人们再将其一盘盘整齐地摆放在大棚内,等待其破土而出。

  “以前的传统育秧,一天最多育秧3亩田,现在有了机械化生产线,一天可以育秧130多亩。”龙源坝镇镇头村机械化育秧中心负责人王元结说,传统育秧方式会受倒春寒等因素的影响,出芽率不会很好,而育秧工厂集中培育秧苗时,会将其送至可控温控湿的催芽室,这样出芽率可以达95%以上。

  智能育秧工厂集中育苗,不但节约了育秧成本,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缩短出芽时间,保证春耕生产不误农时。“传统育秧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而移入大棚的育秧盘,大约20天就能移栽到农田里。”王元结说,在育秧环节,育秧中心会使用基质土为秧苗提供足够的营养,这样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科技赋能的流水作业进一步提高了育秧效率,助推了农业生产现代化。据了解,为提高水稻育秧质量和效率,全南县大力推行育秧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在6个乡镇建立工厂化育秧中心,既满足了农户用苗需求,也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而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