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节交替,气温跨度明显,尤其是老年哮喘患者应注意防护、正确控制哮喘等慢性病,谨防免疫力下降遭遇甲流这类急性感染性疾病,导致哮喘急性发作、症状快速加重,带来不良的后果。专家提醒大家重视哮喘的防范和治疗。
1
不典型哮喘漏诊、误诊率高
哮喘分为典型哮喘和不典型哮喘。
所谓典型哮喘,是指病人有典型的喘息症状。2019年发表的《中国成人哮喘流行状况、风险因素与疾病管理现状》显示,我国成人20岁以上的哮喘患者数量达到4570万,儿童患者根据预估是1500万,两者相加大约有6000万哮喘患者,这部分患者属于典型哮喘。
2 不典型哮喘主要有三种
●咳嗽变异性哮喘:只咳不喘的哮喘,我国约三分之一的慢性咳嗽患者实际患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只咳不喘、干咳不断,导致初发时患者以为只是感冒,或被错误地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若不正确治疗部分患者后期会发展为典型哮喘。
●隐匿性哮喘:没有任何哮喘症状。1992年,我国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院士经过调查,首次在国际上提出“隐匿性哮喘”。这类哮喘患者没有任何哮喘症状,容易误诊、漏诊,耽误早期干预最佳时机。
●胸闷变异性哮喘:病人只有胸闷这个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胸闷加之呼吸受阻,与慢阻肺类似但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等哮喘诊断特征。专家提醒,有家族疾病史、慢性咳嗽大于8周且夜间为重或有不明原因的胸闷,都应引起重视,必要时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
3 控制哮喘做好三件事
●避免诱因。识别并远离过敏原,减少哮喘反复发作、急性加重的可能性。在流感高发的时期,生活与饮食上也需要做好自我管理,避开疾病诱发源或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尽快前往医院就医。
●查肺功能。对于哮喘高危人群,建议做肺功能和支气管激发实验。有家族哮喘病史或者有家族过敏史,以及低体重儿和早产儿,这些都是哮喘高危人群,得哮喘的概率会比较高。另外,在6岁以前得过呼吸道感染或者呼吸道疾病的儿童,相对得哮喘的风险也会升高。
●规范用药。哮喘治疗目标首先是尽最大程度减少哮喘的急性发作。这些年很多药物上市,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后约80%的病人能够得到控制。尽管表现不同,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同,联合使用被视为初始治疗首选方案之一。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是持续存在且尚无法彻底治愈的,因此这类控制药就跟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一样,需要每天使用,只要医生没有主动要求停药就应坚持使用。
(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