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革命烈士连德生后代连光荣夫妇来到大余县金莲山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叶相发 文/图
4月23日至24日,2023年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历史文化座谈会在大余县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召开,来自广东、湖南等南方八省的多名专家学者、革命烈士后代参加了座谈会,他们重温了革命先辈的浴血奋斗历程,并围绕就如何讲好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故事、弘扬其革命精神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留守红军在这里浴血坚持,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他们始终心中有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会后,在纪念馆精神演绎厅,72岁的连光荣站在爷爷连德生的雕塑前,久久伫立、凝视。他从胸前的口袋中缓缓拿出了一张烈士证照片,向笔者讲述起了寻找爷爷连德生的故事。
A
奶奶的遗愿,找到爷爷
“小时候总听奶奶说起爷爷,但除了奶奶,全家几乎没人知道爷爷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连光荣回忆道,奶奶陈三发对爷爷的描述,总是那几句:浙江上虞人,在上海英商电车公司做过售票员,参加过“五卅”大罢工,去过苏联,是中共地下党员……
时间回溯到1931年4月的一天,连德生在和家人短暂团聚后,突然断了联系。直到1931年底,家里收到连德生一封很短的信,信里简单地说,他一切都好,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好,很想念孩子们,云云,但从此,便杳无音信。
“奶奶在临终前,一直念叨着‘连德生’,嘱咐我们一定要找到他的下落。”1969年9月10日,奶奶去世,时年20岁的连光荣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爷爷。
“可是仅凭这些信息要找到爷爷,无异于大海捞针,我们几次努力都失败了,此事只好暂时搁置。”连光荣说。
B
世纪的寻找,一路艰辛
“2002年,我又前往上海,从爷爷早年在上海工作过的地方查起,得知1925年爷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安排到中共中央特科工作。”连光荣说,1935年,连德生在江西被国民党逮捕。“查到这里,线索又断了,很多人都给我们泼冷水,但我坚信一定能成功!”
连光荣的妻子张伟敏说,2008年,退休后的连光荣萌生了在互联网上查找爷爷的念头,便在搜索引擎中键入“连德生”。这时,“铁血社区”论坛里的一篇名为《全能卫士》的小说吸引了连光荣的眼球,小说中出现了一个名叫“连德生”的人,而且身份也是“上海英商电车公司售票员”。
连光荣和妻子高兴坏了:这与奶奶生前对爷爷的描述十分吻合!
不久,连光荣又从网上找到一篇文章《伍豪之剑》,作者是河北大学教授王铁群。文章中,明确地提到了陈赓领导的特科二科的16位成员,排在最后一位的就是“连德生”。
“我们给王铁群教授写信,询问有关连德生的详情,一个月后王教授回信说关于连德生的资料不多,建议我们看《隐蔽战线统帅周恩来》和《大将陈赓》。”连光荣在书中发现,连德生正是浙江上虞人。
至此,连光荣基本肯定,中央特科的连德生,就是他们失踪了大半个世纪的爷爷。原来,在1928年,连德生回国之后被安排在周恩来领导的中央特科工作,担任红色保卫队行动队的副队长,他曾以保镖身份担任中统驻上海特派员杨登瀛的联络员。为保护杨登瀛的安全和传递情报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期间还处决了叛徒白鑫。
可是爷爷为什么突然离开上海?之后又去了哪里?连光荣仍疑惑重重。
“后面我们了解到,爷爷是因为顾顺章的叛变而被迫离开上海,但仍不知道他在哪儿。”于是,连光荣联系上了《隐蔽战线统帅周恩来》的作者穆欣,但穆欣也不知详情,他建议连光荣找国家安全部打听。
2008年10月、11月,连光荣给国家安全部寄了两封信。12月22日,安全部的工作人员给连光荣回电,称“确有连德生此人,他在红军长征期间牺牲了”。连光荣表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追认连德生为革命烈士,对方要求他提供自己是连德生后人的证明。
2009年初,连光荣在浙江上虞图书馆找到了《浙江上虞松厦镇连氏家谱》,明确证实了连光荣的父亲连信保正是连德生的次子。连光荣夫妇立即前往北京,将这些资料送到国家安全部。回到家后,他和妻子偶然在网上的“抗日英烈纪念馆”中“英名永存”栏目第9页看到了一个名叫“连得胜”(籍贯为上海)的名字,他于1935年3月6日对敌作战时被俘,21日被害于江西赣州大余县。
看到“连得胜”的照片,连光荣惊呆了!因为这个“连得胜”和自己太像了,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爷爷连德生!
C
庾岭埋忠骨,章江栖英魂
事不宜迟,2009年3月,连光荣和妻子再次踏上寻亲路。来到大余县党史办,他们在《大余革命史》第五章第一节《刘伯坚英勇就义》中看到,与刘伯坚烈士同时就义的有:赣南省军区政治部秘书廖昔昆,赣南省军区第六团参谋长陆如龙,中央办事处交通科长连德胜,会昌贸易分局采办主任王志楷。
“连德生”和“连德胜”。仅有一字之差,这个人是自己的爷爷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大余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手中,连光荣看到了一份《绥靖公报》,上面有国民党俘获、杀害刘伯坚、连德胜、陆如龙、廖昔昆、王志楷等红军将士的经过、要求奖赏的呈文以及烈士生前和被害的现场照片。
“照片上爷爷右臂负伤,缠着绷带,衣衫褴褛,但目光如炬,神态自若。”看到照片,连光荣不禁潸然泪下。查阅和考证了大量的党史资料后,连光荣终于证实“连德胜”就是他们全家整整寻找了78年的爷爷“连德生”。
连光荣在综合所有信息后,追寻到了爷爷的革命轨迹:连德生曾组织电车公司工人参加“五卅”工人运动,是当时上海总工会公共租界电车总工会第一分会会长。1927年,党组织将连德生派往苏联学习。1928年,连德生回国,进入中央特科红色保卫队行动队工作。1931年4月,连德生秘密转移到中央苏区工作,改名为连德胜。在瑞金,连德生曾任红军医院管理员,后任中央政府交通科科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以后,连德生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交通科科长,与项英、陈毅等一起留在苏区打游击。1935年3月6日突围时,他随刘伯坚在江西会昌信丰交界处与敌遭遇,作战时右臂负伤被俘,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连德生等遇害,遗体被埋在如今的大余县革命烈士陵园内。1964年,大余县兴建金莲山革命烈士陵园。1972年,又兴建了刘伯坚烈士墓。
“不管是在上海还是在苏区,爷爷始终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连光荣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搜集整理资料送往有关部门申请追认连德生为革命烈士。2010年2月,民政部追认连德生为革命烈士。
庾岭埋忠骨,章江栖英魂。如今,大余县金莲山烈士陵园长眠着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的刘伯坚和连德生、陆如龙、廖昔昆、王志楷等157名革命烈士。
“爷爷始终坚守着革命者的崇高气节和风范,作为革命烈士后代,我有义务、有责任把他们那段历史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永葆党的初心使命。”4月24日,连光荣夫妇来到大余县金莲山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敬献鲜花,看着纪念碑上爷爷连德生的名字,他们满眼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