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鲤七里

赣南日报 2023年07月08日 龚德明

  □龚德明

  章贡区水东镇贡江北岸有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的古镇,她宛如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贡江之畔,这就是千年古镇七鲤镇。据同治十一年《赣县志》记载:“郡东南七鲤镇,七山排列如鲤,故名。”又因古镇距赣州老城区有七华里路程,又名七里镇。

  七鲤古镇有2000多年的建镇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日前,我们心怀向往,走进七鲤古镇,走进七里村。

  七鲤古窑称得上是古镇历史的文化精华。沿江十数座如山古瓷窑,方圆数公里地下古窑址,随地可拾的古陶瓷残片,见证了当年各种陶瓷经贡江码头装船外运的繁忙与辉煌。据相关史料记载,七鲤古镇烧瓷业始于唐代末年,终于明代早期,历经500多年,是江西宋代著名四大瓷窑之一,其生产的民用陶瓷远销日本、朝鲜及南洋等地。行走在七鲤古镇,看到的一口口水碧鱼肥的池塘,正是当年窑工取瓷土留下的印记。那里散步的一位当地老人告诉我们,在古镇,这样的鱼塘有40多口,后因瓷土资源枯竭,瓷窑停烧,大量窑工背井离乡,前往瓷土资源丰富的景德镇。现在民间仍有“先有七鲤镇,后有景德镇”之说。1949年以前,每年正月,便有不少自景德镇来的窑工怀着感恩之心,回到七鲤镇上坊的康王庙内祭祀窑神,再从那里的将军塘里取“釉水”带回景德镇,以期新的一年烧出优质瓷器。作为赣州人的我,听到这些,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行走在七鲤古镇由鹅卵石铺就的古驿道上,清澈的贡江水缓缓北去。贡江边那一座座由红石或花岗岩建造的码头上,每一石块、石条都已边角钝圆,凹陷坑洼。从码头旁立着的一块块标牌上的文字介绍可知,这些码头大多以投资建造者的姓氏命名,诸如袁屋码头、邱屋码头、方屋码头等,共有18座。那些古码头上饱经岁月沧桑和江水荡涤的一块块古老石块,仿佛在默默地向游人述说着七鲤古镇自北宋始,作为赣州府最大木材集结地,木流穿梭、打缆扎排、排满江面、人声鼎沸,历经900多年历史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繁华景象。

  有人认为,如今七鲤古镇的人讲团结、顾大局、乐于助人、齐心协力的优秀品格,与当年古镇众多人口长期从事水上扎排、江河运排、经商贩木劳动中形成的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

  修葺一新、大气壮观的万寿宫,是一座建于明代中期、祭祀保护神东晋许真君的庙宇。八进式宏大的规模,雕梁画栋考究的工艺,让我们仿佛感受到古镇历史的足迹、文化的脉搏。这一宏大的古建筑已被列为赣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市博物馆专业人员管理,成为七鲤古镇游客必游之名胜。

  同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仙娘庙位于万寿宫西侧不远处,当我们来到这里时,两位当地老人正在门前古榕树下喝茶聊天。这座三进式砖木结构,四周为封火墙的仙娘庙,始建于明末,祭祀的是古代专为人间妇女儿童治病解难的道教三宵仙姑。在与老人的交谈中得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系三位仙姑生日,当地一年一度的祝寿活动可持续七八天,甚至一个月之久。期间,有关部门到此开展送文化、送科技、送医疗卫生下乡活动,乡亲们在此观民俗、享美食、看戏购物、寻医问药等,祝寿活动成为广受群众喜爱的盛大庙会。

  池梦鲤是章贡区历史上唯一的状元,因其优异的成绩被皇上御笔钦点为恩科状元。面朝贡水,遥对崆峒的池氏宗祠——敦本堂正是状元池梦鲤的家祠。这栋上下厅布局的建筑,外部是高大的五山式封火山墙,配以砖雕、水磨、灰塑等工艺,内部装修更为讲究,各种雕刻尤其精美。雄伟庄重的池氏宗祠当属赣南宗祠建筑的代表作,也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步入祠内,正中便是池梦鲤画像。宋末著名将领张世杰曾为池梦鲤书写像赞:“名甲金榜,宴赐琼林,京兆行驺,仪曹致勤,诗轶六朝,功拟五臣,忠良并誉,千古诗文。”不仅反映了池梦鲤中状元的声誉影响,亦高度评价了他的诗文与功业。

  漫步在古镇一栋栋明清时期古建筑当中,那些厅屋组合式客家民居的天井、厅厦、走廊、厢房,外部的青砖封火墙,内部的雕龙画凤、木刻石雕,石柱、门榜,大门两侧的石狮子、抱鼓石,时时处处都让人感受到一种精美与古老。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赣南客家民居之特点,更有经营木材的商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自江浙建筑特色中引进的元素,七鲤古民居堪称赣南客家建筑中的瑰宝,无不体现出当时房屋主人的富有与风光。

  一块块砖石历经沧桑,饱含故事;一株株古榕枝繁叶茂,独木成林。我们在邱屋码头边一巨大的古榕树下小憩,看着那盘根错节、华盖如锦、树龄三五百年不等、连绵成片的古榕,把贡江北岸装点得如同绿色画廊。那一棵棵扎根于贡江之畔遮天蔽日的古榕,每一棵都是一部史书,它们静观世事沧桑巨变,阅尽人间风雨冷暖,用自己的年轮刻录着历史,述说着过去,书写如今鲜活动人的篇章。

  古木逢春发新枝。为充分挖掘和保护七鲤文化、古窑文化,赣州市启动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章贡区人民政府同步开展招商。2019年6月,有关公司成功中标七鲤古镇文化旅游PPP项目,以“宋窑古埠,七鲤客家”为主题,依托“瓷窑、漕运、庙会、客家”四大文化精要,打造面向赣粤闽湘的文化古镇和商务文创示范区。

  为了老祖宗留下的灿烂历史文化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七鲤古镇的乡亲们舍小家顾大家,告别世世代代居住的祖屋、耕种的田土、放养的鱼塘,分批陆续搬迁至虔东大道以北的七里苑和桃源小区。我们走进这两个小区,只见一幢幢楼房排列有序,路道两边绿树成荫,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花坛内各色花朵竞相绽放。在一个有健身设施的小广场内,几位老人借助健身设施按背、拉腿,十几位大妈伴着音乐正在切磋广场舞舞艺。又见数十名孩童在两位青年志愿者的组织下,正在跑跑跳跳、说说唱唱,如同一群快乐的小鸟在开心地玩着游戏。原来,这是村里免费为村民开办的周末托管班。

  走进七鲤古镇,我们感受到古镇历史文化的悠久灿烂;走进七里村,我们看到的是现代乡村幸福和谐的崭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