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庆元
他对待工作时刻充满热情与激情,被当地群众称为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他追求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因势利导,为乡镇产业融合发展开辟新路子;他甘于奉献为民服务,俯下身躯,让受助者深切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架起了一座座温暖的“连心桥”。
他,就是会昌县筠门岭镇党委书记许海斌,先后获得2023年新时代赣鄱先锋、江西省优秀河长、赣州市“八大行动”先进个人、会昌县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笃行不怠勇争先
“我们对工作要充满热爱、饱含热情,才能充满激情和拼劲!”许海斌常常这样勉励身边的同事,而这也是他自己努力的方向。
与许海斌共事7年,现任筠门岭司法所所长的朱建平感触最深的是,许海斌办事雷厉风行。朱建平记得,2016年许海斌刚到筠门岭镇担任镇长,便马不停蹄到各村组调研,走遍了全镇街巷村落,找到了全镇经济发展问题症结:产业结构单一,品牌建设薄弱。
通过积极探索、反复调研、实地勘查、座谈征求意见并外出考察学习,许海斌迅速制定出全镇万亩水稻、万亩脐橙、万亩蔬菜、万亩林下经济和万头生猪养殖的五个“万字号”产业发展规划。如今,“万字号”发展规划为筠门岭镇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许海斌担任筠门岭镇党委书记后,一项重要任务摆在他的面前——九二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西区征地拆迁。“那段时间,他基本上一天三餐都在村里吃,跟干部们一起奋战在一线。”筠门岭镇党政办负责人张欣说,原本会昌县委、县政府规定的是一个月的征拆期限,最终,许海斌率领征拆工作专班,仅用12天时间就全面完成签约任务,啃下了征拆这块“硬骨头”,创造了和谐征拆新速度。
辛勤汗水浇得百花开。筠门岭镇先后获得了全县季度“骏马奖”、全县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等荣誉。
融合发展开新路
许海斌常说,要树立“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理念。筠门岭镇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处,坐拥国家4A级景区汉仙岩及温泉等,旅游资源丰富,但长期缺乏全域旅游整体规划。为此,依托该镇“红、古、绿”资源禀赋优势,许海斌和党政班子成员积极开发全域环游线路,打造出“畅游仙湖美景、悦享汉仙温泉、品鉴古堡蝶变、培铸盘山英魂”等精品推介活动,一条条旅游干线,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筠门岭镇观光旅游和创业就业。
十多年前,营坊村农房乱搭乱建、村道坑坑洼洼、垃圾粪土满地等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在许海斌的主抓推进下,营坊村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地为目标,开展乡村规划编制,重新规划道路和房屋建设用地。同时,许海斌通过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与乡贤沟通交流,分享惠企政策,吸引了许多人回乡投资创业。
如今的营坊村端起了热腾腾的“旅游饭碗”,农家乐、高端民宿等遍地开花,商户、农户忙得不亦乐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引领营坊村走出了一条以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休闲为底色,通过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子。
与营坊村一样,门岭、芙蓉等村依托独有的生态和资源优势,成功创建了市级红色名村。在此基础上,许海斌引入吴茱萸、罗汉果等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差异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全面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既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又增加村民收入。
为民解忧显真情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每当周末空闲时间,许海斌经常单独深入村组、学校、卫生院、敬老院等地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在2021年的一次走访中,他看到筠门岭学校课桌椅较为破旧,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后来,他多方奔走,动员九二盐业、石磊集团、小山集团等13家企业捐赠40余万元,用于改善辖区内学校教学条件和师生住宿条件。
许海斌还积极与上海市普陀区人武部对接,获得对口支援帮扶单位的支持,争取到项目资金50万元新建筠门岭初中公厕,65万元修缮学生宿舍,400余万元建设筠门岭卫生院医技大楼,并先后为卫生院购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等设备以及两辆救护车。
许海斌是一位内心充满爱的人。他在江西志愿服务平台上累计服务时长1483个小时,累计献血12次,献血总量达4500毫升,他个人荣获2020-2021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并且申请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的志愿捐献者。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唯有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拼搏,方能矢志不渝,勇毅前行。时间只是我前行的刻度,留下的温情才是永恒。”许海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