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余书福 通讯员谢地生 李梦芸)“张先生,您家琪琪学习成绩优秀,就是不爱运动,身体较虚弱。明年孩子就要参加中考体育考试了,建议您带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增强体质。”近日,宁都县实验学校谢老师利用周末时间来到梅江镇老溪村上户家访学生,临别时特地提醒学生家长。
为全面提升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合力,今年以来,宁都县实验学校推行“1+1+N”家访新举措,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该校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学生3200余人。因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复杂,部分学生家长对小孩疏于管教,致使学生德育教育较为薄弱,甚至有少数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对此,该校推行“1+1+N”家访新举措,即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个重点、做到学生家访全覆盖。
围绕学校“教育好每一个孩子”的育人目标,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访,助力家访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家访前,教师需对每个学生“备好课”,家访结束后要及时梳理、认真填写《家校互动记录簿》,将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上报给学校,为家校共育工作积累资料。家访时,教师把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作为重点访问对象,实行“一生一台账、一周一谈心、一周一研判、一月一走访”的家访机制,有针对性地制定关爱帮扶措施,精准施策,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创建平安、和谐的校园提供有力保障。为使家访有针对性、时效性,学校把家访任务分解给每一名教师,要求每名教师每月至少走访10户学生家庭,一学期访完班上全部学生家庭。打破传统的家访模式,实行动态家访和分层次家访模式,采用电话访、微信访、上门访等多种家访方式。针对重点问题、单亲家庭、留守孩、贫困家庭等学生,做到随时访、有效访,对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采取校级领导接访等方式,营造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今年秋季刚开学,该校陆续接到个别家长关于收费问题和学生午餐问题的投诉,教师们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通过家访沟通,转变了家长的看法,较好地化解了误会。
“爸妈离婚了,爸爸又在外地打工,从小我就跟着腿脚不便的奶奶生活,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老师会经常上门家访,有什么心里话和学习困难,我都愿意和老师讲。”该校五年级学生小廖说。
据了解,2023年秋季开学以来,该校教师参与家访190余人次,受访学生1900余人次,教师参与率100%,学生受访率超50%,本学期末即可完成学生家访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