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曹建林 通讯员陈丽琼 张瑜
紧盯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的领域和环节,揭示建设项目战略导向作用未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布局不科学、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工程质量隐患等问题……一直以来,我市审计人员奔波在工程的第一现场、穿梭在城区的大街小巷、行走在村野的田间地头,只为促优经济结构,提高投资精准度,让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紧要处,推动投资项目早建成、早见效,让高质量发展红利更多更好惠及于民。
投资审计是对使用财政资金、国有企业资金等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行为。近年来,赣州审计机关以构建全新的政府投资审计监督体系为目标,在促进投资审计转型发展过程中,重点做好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从单一工程造价向全面投资审计、从传统投资审计向现代投资审计的“三个转变”,逐步探索形成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审计工作格局,通过着力提高审计监督质效,切实提高政府投资项目效益,助力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下好“一盘棋” 同频共振聚合力
“我们项目投资大、战线长,进入项目缺陷维护期后,面临时间紧迫、人员紧张、安全质量保障压力大的情况。特别感谢审计组提前介入进点服务,帮我们发现并及时指出存在的安全隐患,让我们能第一时间督促整改达标,既节约了时间人力成本,更直接挽回了经济损失。”某高速公路项目经理说。
这是市审计局下的一步投资审计转型的“大棋”,开展高速公路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在过程中嵌入审计监督,将问题发现和消灭在萌芽状态,促进业主单位管理规范化,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质量。
2023年,我市探索在4个县(市、区)开展投资项目跟踪审计,6个县(市、区)开展投资项目专项调查工作。其中,赣县区、于都县成效较为显著,不仅审计项目的体量大,且核减投资和挽回损失较多,并通过移送处理、建章立制等,实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市审计机关牢固树立起推动投资审计转型发展“一盘棋”思想,市审计局准确把握新时代投资审计工作的定位和作用,带头积极回归监督本位。
下好“制胜棋” 精准发力求实效
推动审计监督职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制胜棋”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精准下在关键项目处、关注要点处。我市审计机关转变“凡投必审”思维,选择在投资审计的质量和效益控制上发力。
从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到老百姓关心的“厕所革命”,到全省统一组织实施的粮食审计,再到2023年开展的高速公路专项审计调查……市审计局坚持每年重点开展一个投资审计项目,竭力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宁都县审计局把工程造价金额大、未完整履行项目建设各项手续、有重大设计变更,工期延误长的工程作为重点选择对象。赣县区审计局组织的某水利建设与发展资金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工程+财务”模式,强强联手,相互补充,取得显著成效。南康区审计局开展征地拆迁资金审计期间,邀请江西理工大学等院校的5名教授专家围绕测绘技术应用深度交流研讨,快速破解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困局。
“制胜棋”部署的“棋局”大,我市投资审计与相关职能、监督部门进行了互通联动。市审计局先后向市人大、市纪委、市巡察办、市发改委、市住建局等相关部门提供问题线索和审计成果,在征地拆迁、工程建设领域、保障性安居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半拉子工程专项整治和核查工作中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贯通协同作用。
下好“长远棋” 久久为功勇担当
“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的总要求。落实在投资审计领域,我市探索并走出一条“三聚三化”的路径。
——聚焦“经济体检”常态化。我市投资审计进一步着眼于改革难点、发展重点、民生热点、管理焦点,发挥好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的系统施治作用。一方面揭示重大问题、典型问题,责成相关单位立行立改。另一方面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点带面促进整改规范。
——聚焦机制模式精细化。不断创优全市投资审计机制,严格施行审计项目现场管理办法,规范公共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流程,健全完善重大事项和重要文稿报送机制,实行审计质量分级责任制等。坚持创新全市投资审计模式,探索建立以国家审计为主,建设单位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互相促进的常态化“三审融合”审计模式。
——聚焦人才技术先进化。坚持“人才强审”,通过专题培训、业务交流、以审代训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廉洁自律的高素质专业化投资审计队伍。同时,坚持“科技助审”,加强投资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找准现代化、数字化投资审计工作的切入点,探索一条线上审计与线下审计相结合、计算机审计技术与工程领域新技术相融合的投资审计新路径,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投资审计的转型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干在平常,又要绵绵用力,着眼长远。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作信表示:“推动投资审计转型发展是一项久久为功、常态长效的任务。我们将始终把看好和推动用好民生资金作为审计最大的为民情怀,坚持审计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一线下沉、向群众身边延伸,完善民生审计组织方式,把审计监督跟进到民生项目和资金‘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