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亲情今再续

赣南日报 2025年02月22日

  □记者曾艳 特约记者潘萍 通讯员黄画梅

  一张照片,再续浓浓亲情。近日,在赣州经开区湖边镇涌泉村,来自河南省洛阳伊川县的杨林生、杨林峰兄妹寻得了失去联系30多年的亲人,完成了母亲宋敬义生前未了的心愿。

  “宋敬光?光明的光吗?我们村有好几个同名的人,我马上问一下哪家有外嫁河南的妹妹叫宋敬义。”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一通来自湖边派出所的寻亲电话让涌泉村党支部书记宋祥平赶紧投入寻找中。

  这边,宋祥平一家家打电话询问,几家都说没有宋敬义这个人;那边,杨林生一行五人在派出所里焦急等待。

  眼见一时间没有结果,宋祥平便邀请杨林生兄妹等人到村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他还拿出宋氏族谱,找来了村里的老干部、熟知村史的老人,尝试获取更多信息。

  原来,60年前,宋敬义与来自河南洛阳的丈夫相识相恋并结婚。不久后,宋敬义跟随丈夫回到1000多公里外的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生活。起初,一封封家书来往两地,维系着她对娘家的思念。当时电话尚未普及,为了能听听亲人的声音,她也偶尔到村部或小卖部给赣州的兄弟等人拨打长途电话。后来,因为电话号码遗忘和书信遗失,加上当时交通不便、经济能力有限等原因,宋敬义没再回过赣州老家,与娘家人失去了联系。2000年,宋敬义离世前,再三叮嘱杨林生和杨林峰,一定要回到赣州老家“宋家坑”,找到舅舅等亲人。几经波折,杨林生、杨林峰兄妹一行终于在25年后踏上了寻亲之路。

  “赣州湖边”“宋家坑”“宋敬义”“宋敬光”信息寥寥。查户籍档案、查族谱,询问村中的老人特别是老村干部……派出所民警、村干部等人经过一番寻找和核对,最终对上号了,原来,杨林生口中的“宋敬光”其实是“宋敬倌”。循着这条线,宋祥平拨通了宋敬倌二儿子宋和荣的电话。

  “我是有个姑姑嫁到河南,我记得她儿子很调皮的,三四岁时就敢拿手砸西瓜吃!”宋和荣在电话中回忆说。

  对上了!时间和人物,都对上了!

  远道而来寻亲的客人,也是自家人,临近中午饭点,宋祥平邀请杨林生一家在家用餐。饭后,从外地赶回来的宋和荣召集自家姐弟与杨林生兄妹一行在宋祥平家相见。虽然长辈宋敬义、宋敬倌都已不在人世,但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感动在相聚那刻依旧迸发,手机镜头定格下这一相聚的时刻和浓浓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