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廖小燕)近日,上犹县东山镇中稍村益民广场热闹非凡,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在这里上演。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歌曲、小品等节目轮番登场,反映了村里的新鲜事、趣事与移民文化、客家文化,内容丰富,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东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整合“五老”、党员志愿者、妇女志愿者、企业爱心人士等各方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浇灌出一朵朵文明之花。
强化理论宣讲,奏响文明实践“最强音”。“今天,我为大家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点讲讲这些政策与我们老百姓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这些政策为我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利好影响。”在彭洞村村民文化广场上,村党支部书记刘征斌化身宣讲员,为村民进行政策宣讲,通俗的语言和浅显易懂的道理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东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坚持把理论课堂搬到群众生产生活现场,以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将党的惠民惠农新政策及时传达到百姓心中,让理论宣讲走新更走心。去年以来,全镇共开展各类形式理论宣讲160余场。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激活志愿服务“新引擎”。东山镇坚持文明实践全镇“一盘棋”思路,成立镇级理论宣讲、党员志愿服务、文艺宣传、扶贫帮困、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队,采取“党员+志愿服务队+群众”的模式,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治安巡逻、关爱帮扶等活动。推出“文明实践+代办”特色服务,针对人口集中但距离村部较远的村民小组,设立红色驿站,安排文明实践员进行帮代办服务;对困难党员、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群体提供上门代办服务。去年以来,志愿服务队共关爱帮扶困难家庭20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提供认证服务100余人次。
聚焦矛盾调解,谱写乡村治理“和谐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东山镇深化乡村治理网格化管理。该镇建立“党建+网格”平台,推动网格化管理和乡村治理、志愿服务等有机融合。采取圩日接访、文明集市等方式,统一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培育“小明调解室”服务品牌,使其成为化解农村矛盾纠纷、革除农村陈规陋习、培养群众文明守礼新风尚的重要阵地。同时,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帮助解决邻里矛盾纠纷。去年至今,共协调解决邻里矛盾86起;列入跟踪服务事项23项,已落实解决2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