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南加速产才互促共融

赣南日报 2025年09月07日

  本报讯 (叶艳青)近年来,定南县以产业需求为锚点,以人才赋能为引擎,紧扣产业需求引才、依托平台聚才、着眼长远育才、优化服务留才,推动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铺就了一条产才互促的康庄大道。 

  该县将制度建设作为产才融合的“先手棋”,以系统化机制打通产业与人才联动的堵点。通过党委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制度、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政领导联系专家制度、书记领衔人才项目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形成“党委统筹、部门联动、产业牵引、人才响应”的协同格局。针对不同产业的人才需求特性,出台《定南县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培育实施方案》,内含教育教学、医疗卫生、科研创新、技术技能、乡村振兴、足球领域等6个人才专项,通过系统性的分类人才引育政策,集聚各领域优秀人才,为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民生领域以及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足球等重点产业注入创新动力。同时,整合统筹人才工作经费,明确各部门在政策审批、落实中的职能,形成财政支持保障人才政策长效机制,让人才政策与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为产才融合打下坚实制度基础。 

  围绕产业布局绘制“人才图谱”,是定南精准引才的关键举措。该县聚焦安全应急、足球产业、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组建7支专业引才小分队,进企业、进园区、进单位深入对接,重点摸清企业技术升级意向、用才需求清单,画好引才图谱。依托“融湾”区位优势,发挥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站、在外商会、人才飞地等主体作用,为人才引进、项目对接牵线搭桥,推动大湾区的高层次人才与定南产业项目深度绑定。湾区人才负责技术研发,定南提供产业转化的场地与配套,重点推进圳定公司与中山大学药学院共建高端研发机构、定南与深圳共建“定南—大湾区新兴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两地人才与产业资源的优势互补。目前,全国第一所足球现代产业学院、安全应急现代产业学院、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相继落地,全国首个县级站“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技能鉴定站定南分站”持续发挥作用。这些平台既成为产业发展的“技术孵化器”,也成了集聚人才的“强磁场”。 

  该县坚持“在产业实践中育人才,以人才成长促产业”的思路,让人才与产业在互动中共同进阶。整合多方资源,依托淘宝教育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孵化“数字创客”,打造全方位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体系;以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杨登辉在定南创建“杨登辉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范本,聚焦数控铣技术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育“定南工匠”队伍;通过 “学子归巢逐梦定南”“智汇新农”等专项行动,吸引本土人才技术、智力回归,深化“一个科技小院+一个专家服务团+一个服务产业”模式,辐射带动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让人才红利带动乡村振兴。目前,一批青年人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完成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公司研发的“高电气强度绝缘芳纶纸”高端战略性新材料,打破了美国杜邦在我国芳纶关键材料近50年的市场垄断和技术封锁,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得定南实现了由单一稀土永磁材料向新材料产业多元化体系发展的跨越。

  该县还从人才实际需求出发,把服务保障做细做实。围绕住房、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推出“定”心微服务。人才持“定”心微服务卡,可享受人才住房申请、一站式代办、绿色通道等服务。聚焦人才生活、工作、社交等核心需求,出台尊才爱才若干举措,涵盖人才生日祝福、人才沙龙、人才服务管家等11个方面,把“事事有回应”的承诺落到实处,让人才安心融入产业发展。打造“人才栖苑”住房品牌,为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周末工程师等提供“拎包入住”的酒店式短期住房服务。高标准建成市级人才国情研修基地、县级人才主题公园、县知青主题人才驿站、客家古城人才驿站,为人才提供休闲交流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