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传的典故说起

赣南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郭迪善

  □郭迪善

  不知从哪个朝代起,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三八二十一”的典故。

  相传,村子里有两个三十多岁的后生拐,一个读过几天私塾,能认字算数;一个没进过学堂,不识文断字,且蛮不讲理。一天,这两个后生拐在村口因一道“3×8等于几”的算术题而争论不休,有点文化的后生理直气壮地说“3×8=24”,而没文化的后生死死咬定“3×8=21”。两人争吵一天,谁也不服输,最后告到县衙。县太爷听后,惊堂木一拍,威严地大声说道:“把三八二十四的那个人拖出去打二十大板!”三八二十四的后生懵了:“明明是他愚蠢,不会算数,为何要打我呢?”县官答道:“你既然知道他死蠢,连三八二十四都不知道,你却跟他吵上一天,不打你打谁?”县太爷如此断案,并非挨打的后生算数错误,而是判他不该与死不讲理的人纠缠不休——你这样无休止地争吵之人,比愚蠢之人更愚蠢之至。

  这个典故源于何时何地何许人也,姑且不去追溯,但这个典故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为人处事要知道进退的基本哲理。无论是哪个朝代,也不管是在哪里,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个别蛮不讲理、死缠烂打之人,俗话说得好,“一样的米养出百样的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要看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学会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理性对待身边的蛮人,尽量不争不吵不闹。否则,如与这样的人纠缠不清,拉拉扯扯,最后吃亏的人、受到伤害的人,往往是自己。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仅仅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闹得鸡犬不宁,甚至造成生命财产的伤害,当事人也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这样的教训发人深省,应当永远汲取,遇事要冷静,要懂得进退,学会忍让,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起码,惹不起咱躲得起,正如农村古话说的,与这些刁蛮之人,屙屎也要隔三个岽。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亲。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却是一个有智慧、勤劳肯干、善良纯朴的农村妇女。她家教严格,礼数周到,做人做事本本分分。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教育我们兄弟几个要学好样,不要跟坏了人,学坏了样。母亲说,学好三年,学坏一天。她还要求我们有志气、有骨气、有大气,不要贪图别人的便宜,宁做吃亏之人,不当贪婪之徒。

  母亲这些朴素的话语,便是她的做人之本、育儿之道,更是我们家一直遵循的家风。正是在这良好家风的熏陶下,我自觉系好了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标好了人生的第一站坐标。虽然出身贫寒,我但不悲观失望,努力培养健康的心态、健康的人格,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四十一年了,但母亲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