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赣州蓉江新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加快建设现代时尚、生态智慧、宜居宜业的活力蓉江新区,奋力打造赣州“城市核心、都市客厅”,朝着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的目标昂扬奋进。
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深”,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蓉江新区是赣州的城市新区,是壮大中心城区的强劲引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在推动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走前列、争先进。“项目为王”聚动力。以“十大战役”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全力推动省大中型、“八大行动”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把网易(赣州)联合创新中心、中国(赣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迳背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打造成影响力大、带动效应好的产业项目,让项目建设的成效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科技创新激活力。加强与赣南师大、赣南医学院等高校在产学研用一体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深化合作办学办医等,加快推进中国肝基因工程孵化中心、城市大脑(一期)等项目建设,推出更多创新成果。人才支撑添智力。进一步健全招才引智体制机制,做好人才“引育用留”文章。抓实“留赣干”计划,依托数字产业园区、启迪科技城和云创智谷等平台,培养产业发展需要和实用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人才小镇尽快投入使用,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基础建设突出“精”,擦亮城市新名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蓉江新区是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主战场、城市能级提升的主阵地,要坚持品质立区的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高标准高品质建设新区。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树牢中心城区“一盘棋”意识,助力中心城区五区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一环五横八纵”城市骨干路网,打通城市断头路,畅通城市内循环。贯通区际连接主通道,打通五区联通的“动脉”,协助推进赣南大道快速路、武陵大道快速路建设,构建内联外通交通体系。围绕赣南大道金脊,高起点推进片区开发,加快与南康城区的连接。高品质健全公共配套。围绕民生项目、产业项目、出让地块等,完善周边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按照“15分钟生活圈”理念,提供嵌入式社区服务,在住宅小区周边配建集中式商业、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停车场、农贸市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打造公园城市,加快推进白鹭湖公园、中央景观走廊等公园建设。做实城市“里子”。扎实推进污水管网等环保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城市品质。智慧化创新城市治理。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充分运用智慧城市运营调度指挥中心和城市管理飞行员手册,推行社会基层治理“多网合一”,建立智慧化精细化网格化新型城市管理模式。
产业建设突出“快”,构筑产业新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蓉江新区坚持产业富区的理念,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把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两手抓。区党工委会议每季度专题研究招商工作,完善“1名区领导+部门负责人”招商小分队机制,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形成“人人都是招商员”的浓厚氛围。拓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园区招商、校地合作等招商方式。用好用活政企圆桌会议制度,为企业提供全天候、妈妈式服务。“招大引强”和“聚沙成团”相结合。瞄准数字经济主要赛道,把数字经济作为主导产业,引进培育壮大一批数字经济、科技创新、文旅康养、教育医疗等产业。既抓大项目、头部企业的引进,又广招各类服务产业;出台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用好外贸、电商、首店等企业入驻奖励政策;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招商推介会,实现签约即落地、落地即投产。以全面深化改革促一流营商环境。按照“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的目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打造一批惠企创新性示范性改革项目;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优化升级“赣服通”蓉江分厅4.0版,实现“指尖办”;用好“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打响“蓉事通”服务品牌,让企业获得更多实惠。
民生建设突出“好”,实现民生新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蓉江新区是承载赣州市中心城区新增人口的主要区域,坚持服务兴区的理念,聚焦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有质量。解决民生“七个位”。坚持就业优先,紧盯重点群体,用好“零工驿站”用工平台,搭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确保赣南师大附中等学校如期投入使用。全力提高医疗卫生养老水平,构建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变“安置”为“安居”,推动蓉江花园城市棚户区改造提速,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一期)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休闲文旅、花卉苗木、种养殖等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全面建成南部村庄“一环三纵”骨干路网,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加快龙塘湾等示范村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织密社会保障网。全面落实教育、健康、兜底保障等政策,稳步提升城乡低保标准和人均补差水平,创新“物质+资金”双重救助模式,进一步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
党的建设突出“强”,展现队伍新气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蓉江新区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党建强区的理念,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理论武装强根基。坚持区党工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第一议题”制度,扎实开展“书记讲坛”,引导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通过屋场会、“乡村夜话”“板凳讲堂”等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抓组织建设强阵地。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5541”党建工作体系,深化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结对共建,落实“五进五促”党建工作路径,深入开展“红动星期六”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基本户”基层党组织体系,实现党建和经济工作双促进、双提升。抓勤廉建设强风气。持续推进作风整顿行动,聚焦作风整顿突出问题,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建设勤廉蓉江,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构建更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
(作者系赣州蓉江新区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