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引擎”赋能教育发展

——党建引领助推赣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综述
赣南日报 2023年01月10日 曾艳 张保电 李顺

  □记者曾艳 通讯员张保电 李顺

  1171名教育系统基层党支部书记参加 “党课开讲啦”活动;92.9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寻找课本里的共产党员”在线答题活动; 8个宣讲团分赴各地各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覆盖师生8万余人;全年累计举办思政课教师培训班55期,培训专职思政课教师4769名……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以“党建质量过硬行动”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德育筑基”教育发展思路,将党建融入教育教学中,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各项工作互促共进、同步提高,党建成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党建领航 凝聚教育振兴力量

  2022年12月11日至13日,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班暨党务干部素质提升班在会昌和君教育小镇举办。专家辅导、业务指导、经验交流、红色教育和现场展示,丰富的活动,以学促干,进一步提升了我市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有效推动了全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比学赶超。这是我市教育系统优质党建活动的一个剪影。

  欲筑室者,先夯其基。围绕加强党建考核评议、理顺学校体制机制、建强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等,我市教育系统多管齐下,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高位推动党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争取市委主要领导担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召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动员会,出台并落实党建引领“五大行动”“五红”培根铸魂、大德育、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年、结对联系青年教师等9个文件,全面推动党的建设。

  强化考核管理,党建责任全面落实。建立全市学校党建工作日常评议指标体系,以考核评议倒逼责任落实。先后召开3次调度会、推进会,派出9个调研组, 对学校党建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督导,扎实推进党建质量过硬行动和党建“五大行动”。

  理顺管理体制,组织力量全面强化。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有序推进。截至2022年11月底,在需调整的910所学校中,已有800所学校完成了领导体制调整。持续落实党务干部激励机制,党务工作者在评先评优上享受同等待遇,注重选拔党性强、懂教育、善管理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

  加强党组织建设,战斗堡垒全面筑牢。我市教育系统持续推进学校党建“1+N”结对帮扶工作,着力推进城乡学校党建均衡发展,全市累计有513个党建基础较好的学校党组织,帮扶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党组织806个。与此同时,大力推广“党员教师挂班”、支部建在年级组上的做法,把上级决策部署落到每个党员岗位、把党的工作做到每位教师身边,促进党建与教育教学相互融合、同频共振。

  一系列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措施,让赣州教育系统党旗高高飘扬,教育硕果累累。赣州在全省性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先进典型发言7次,受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表扬1次,涌现出全国十大“2022年最美教师”蒙芳、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刘宇等2位全国先进模范。

  激活“源泉” 创新载体培根铸魂

  “红色家书亲子诵读活动,不仅给我和孩子们一次心灵沟通的机会,还给家人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历史思政课。”“红色家书传递正能量,让好的家风在每个家庭中落地生根。”2022年5月,会昌县希望小学开展“红色家书”亲子诵读活动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参与和点赞。该校以红色基因传承为切入点,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成为校园最鲜艳的底色。

  如何推进新时代党建创新,接续赋能党建高质量发展?我市教育系统不断创新党建内容和形式,深化党史学习与铸魂育人融合,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手段、新载体不断涌现,党建工作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全方位。

  ——“五红”培根铸魂活动育红心。依托赣南丰富的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为抓手,在全市教育系统大力开展“五红”培根铸魂活动,通过红色教材“班班学”,红色歌曲“天天唱”,红色故事“人人讲”,红色活动“月月有”,红色文化“校校浓”,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情怀。如赣州市天竺山小学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十个一”,做到校园红色元素全覆盖;兴国县红军子弟小学将红色文化融入园林,打造“思红园”,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开展红色歌曲班级合唱展示活动,引导学生们在歌声中感悟信仰力量,牢记光荣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结对联系青年教师砺初心。广泛开展“以党建为引领结对联系青年教师”活动,全面掌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领导干部每月定期与结对帮扶的2名青年教师开展面对面交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信丰县深入开展“四帮四促”活动,通过帮思想促政治进步、帮业务促技能提升、帮作风促师德优良、帮困难促乐教乐业,赢得了广大青年教师高度认可。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铸忠心。立德树人,思政先行。通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喜迎二十大 红色地标我打卡”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走进红色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纪念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广大师生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同行,活动共征集精品视频近8562条,参与人数达190余万人次、点击播放量达120多万次。推动补齐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短板,建立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常态化、动态化配备机制,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目前,全市中小学和市属大中专院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党员占比分别为56.41%、79.66%。

  聚焦主业 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布局科学的教室、宽敞的室外活动场地、种类多样的游乐设施,2022年9月1日,赣州蓉江新区第六保育院如期开学,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幼儿园就在家门口,且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学费实惠,孩子们的玩具和实践活动很丰富,我非常满意!”温馨家园C1-8小区居民邓修青对建在家门口的幼儿园竖起了大拇指。

  通过抓实党建,实现党建引领,赣州教育在奋进中发展,一个个教育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启动修编《赣州中心城市教育网点布局规划(2013-2030年)》,25个教育民生项目、128个提高民生品质行动教育项目全部开工,创立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赣江创新研究院分校,全市建设300余所智慧(数字)校园,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3.55万人次、发放资助金6.79亿元……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党旗指引方向,凝聚磅礴力量。广大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教育改革主战场,在扶智扶志、疫情防控最前沿,冲锋在前,实干担当,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有力推动了教育高质量发展。如宁都县教科体局组织1400余名党员教师奔赴校园疫情防控、社区志愿服务等60余个网格一线,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南康区第九小学发挥党员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力和专业力,为老师量身定做“成长课程”,引领教师成长;赣州三中打造党员示范岗,精心谋划“双减”课程,支部联动凸显学科特色,促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教育系统还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扎实开展“双融双育”活动,全力服务地方发展。成立赣州职业教育联盟,依托“湾区+老区”职业教育联动发展新模式,联合深圳职院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30班次,培训学员1357人,为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推动出台《关于促进市属和驻市高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学生“留赣干”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党建+就业”帮扶活动,每名党员结对联系两名就业困难学生,开展3期“校企双进双看”活动,助推我市“1+5+N”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