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了解更多

赣州蓉江新区第五保育院老师带领学生打卡潭口镇农民武装暴动旧址。 陈百女 王敏燕 摄

大余县第二小学的学生在该县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聆听新四军参加抗战的故事。特约记者叶功富 通讯员朱丹尼 摄

孩子们在赣州市博物馆参观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成就展。 记者欧艳芬 摄

兴国县第三小学部分少先队员在将军公园瞻仰兴国籍开国将军雕像,聆听革命故事。 特约记者陈鹏 通讯员胡玲玲 摄
□记者李美霞
这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红色之旅,这是一堂终生难忘的思政课!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 “行走的思政课:红色地标我打卡”主题实践活动正式落下帷幕。自2022年9月1日活动启动以来,我市十余万名师生和家长走进各级各类红色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通过视频方式打卡红色地标、讲述红色故事、分享所思所感,在赣南红客户端共发布短视频8562条,平台总互动量近40万。请看我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红色地标我打卡”主题实践活动纪实——
A
全面推广
十余万人同上“行走的思政课”
“这是一份跨越时空的敬仰,更是奋斗人生的不竭力量。行走的思政课,让人终身受用。”日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大二学子林锦桥与同学们一起完成“行走的思政课:红色地标我打卡”视频拍摄及制作工作后,感慨地说。
林锦桥是江西应职院“红心相印”团队的成员。连日来,他和“红心相印”团队成员们一起瞻仰了赣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陈赞贤烈士墓、兴国县烈士陵园,参观了潭口农民武装暴动旧址、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等众多红色历史遗址,上了人生中具有特别意义的“行走的思政课”。
据悉,自“行走的思政课:红色地标我打卡”活动启动以来,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老师专门组织学生,一起组建了“红心相印”团队,开启了寻访、记录赣南红色历史的旅程。“红心相印”团队的成员每到一处都静心聆听讲解,用心领悟革命英雄面对生死的从容和淡定,并以拍摄短视频的形式,讲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几个月来,我市各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十余万名师生,如“红心相印”团队一般,一起走出教室,走进各级各类红色地标进行打卡,并拍摄制作成视频,通过赣南红客户端分享学习心得,身体力行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血脉。
江西是全国五个获批设立“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省(直辖市)之一。为传承红色基因,充分挖掘和利用赣南丰富的红色资源,上好“大思政课”,2022年9月1日,“行走的思政课:红色地标我打卡”活动在我市正式启动。
活动分为幼儿组、小学组、中学组、青年组和教师组5个组别,鼓励全市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师生,利用思政课或课余时间,到全市各级各类红色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纪念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拍摄成短视频上传到赣南红客户端进行展播。
该活动的开展,得到我市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各类学校师生的热情参与。据悉,自活动启动以来,市委宣传部全面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将其作为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重点举措,以赣南红客户端为核心,联动赣南日报社、赣州广播电视台旗下各媒体平台,及各县(市、区)融媒体平台,市直(驻市)党政新媒体平台等,同步进行宣传推广,最大限度提高活动知晓率和参与率。
同时,我市各相关单位,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主动参与,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协助——
共青团赣州市委专门组建拍摄团队,挑选出部分优秀的红领巾讲解员,前往红色地标进行现场讲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领巾讲解员赵梓亦随拍摄组前往兴国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和兴国县烈士陵园进行现场讲解,制作成视频上传至赣南红客户端,成为小学组第一个通过审核在线展播的作品;
瑞金市中小学校依托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开学第一课”搬进革命旧址或者红色展馆,通过聆听先辈革命故事、参观红色图片展、观看红色电影等形式,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崇义县章源实验中学迅速将活动要求传达至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并由学校党宣办牵头,组织熟悉赣南红色历史、擅长写作的师生,以及擅长视频拍摄制作的教职员工等,成立工作团队,共同参与打卡红色地标和视频拍摄等工作;
安远县东江源小学结合正在进行的“五红”培根铸魂活动,把主题实践活动的内容传达至每位老师、每个班级、每名学生,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带领孩子到县内红色地标打卡学习,并安排老师负责收集、指导、审核、上传学生们的打卡短视频作品,引导该校数百名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同上“行走的思政课”;
……
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赣南大地掀起了同上“行走的思政课”的热潮,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和家长,纷纷前往革命烈士墓、革命纪念馆等地,通过介绍红色地标、讲述红色故事、分享心得体会等方式,打卡红色地标,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B
实地打卡
让思政教育走出教室走进心灵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这是一面坚定理想信念的旗帜,这是一面浴血奋斗的旗帜,这是一面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旗帜。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的理想信念是什么?”日前,从“理想信念”这个问题出发,大余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黄中婷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大余县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通过学习参观,了解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毅等革命领导人在赣南不畏艰险、浴血坚守的故事,寻找心中的答案。
通过讲述红色故事、观看红色电影、教唱红歌等方式,黄中婷带着孩子们一边参观学习,一边实地感受那段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下来,大家不但对三年游击战争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更被革命先辈的精神感动和鼓舞。
这是一堂特别的思政课。与以往主要通过书本教学不同,老师和孩子们走出教室,把课堂搬进了大余县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纪念馆内声光电的实景还原,对历史事件的细节描述,让红色思政教育更加生动鲜活、深入人心。
“这种沉浸式的实景展示,让我们更加真切感受到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极其艰苦的斗争环境,看到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刻,陈毅等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坚持斗争的坚定革命精神。我们要铭记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在学习及生活中,传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的宝贵精神。”参观完该纪念馆的孩子们深情地告诉记者。
活动启动以来,学校师生和家长纷纷表示,这种实地打卡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孩子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更加深刻的印象,也让孩子成了学习的主角,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
“打卡红色地标并完成短视频的拍摄制作,需要孩子们熟知打卡红色地标的情况,提前准备讲述文稿,再到实地去现场讲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既增进了对家乡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在瑞金市思源实验学校,已经指导多名学生完成打卡短视频拍摄上传的该校老师范小芳说,为充分利用瑞金丰富的红色资源,该校坚持家校联合,引导和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前往瑞金各类红色地标打卡学习,让孩子们在行走中学习、思考和收获。
国庆长假期间,赣州市杨梅小学六年级学生李毅在父亲的陪同下前往赣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打卡。此前,李毅在父亲的帮助下认真查找资料、编写脚本、练习演讲,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打卡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学习,我对赣州的革命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这次我们专门来到纪念馆,向革命烈士们深深地鞠上一躬,他们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完成打卡任务后,李毅感慨地说。
“活动的开展对于提升孩子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也产生了一批文笔流畅、表达清晰、制作精良的高质量作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利志娟说,全市教育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那段弥漫着硝烟的岁月虽已远去,这片红土地上却依然传颂着他们辉煌的战绩与悲壮的赞歌。” 正如寻乌县城关小学学生凌晨曦所说,“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学校的课堂,也是人生的课堂,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的奉献精神,鼓舞着赣南红土地一代又一代儿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