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峰
每一座红色展馆、红色遗址,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份精神的传承。
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的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塔山阻击战战场原址,展现了人民军队铁心向党的军魂,见证了将士抱着“人在阵地在”的决心,用鲜活的生命换来新中国的曙光。
在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四周年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之情,行走在塔山这片血染的土地上,追寻在辽沈战役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中,我军将士豪气冲天,用精神密码铸成铁壁铜墙的英雄足迹。
塔山阻击战纪念馆里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一封封电报,让我的思绪穿越到73年前——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首个战役——辽沈战役取得完胜的那个历史时刻。
历史,往往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为东北野战军取得辽沈决战的完胜扣上了关键一环。
徜徉在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凝视着墙壁上的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图片,我仿佛听见历史的遥远回响:解放战争头两年,在人民解放军的奋勇作战下,国民党军总兵力由430万人下降到365万人,能用于前方作战的只有170万人,而我军总兵力由120余万人发展到280万人。我军与国民党军实施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向历史深处回望,东北野战军总兵力已超过100万人,超过东北国民党军将近1倍。面对日益有利的形势,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敢决断,作出了率先在东北战场同国民党军展开战略决战的决定。
决胜负者,长于布局。纪念馆里,中央军委、毛泽东致东北野战军总部关于辽沈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军应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先攻锦州,再打沈阳、长春之敌,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
公元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在锦州至黎段发起强大攻势,拉开了震惊世界的辽沈战役帷幕。
决策需大智。辽沈战役的关键在锦州。只有攻克锦州,方能封闭东北国民党军从陆路撤往关内的大门,实现中央军委“关门打狗”的决战意图;攻克锦州的关键在塔山,这是由塔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当时战场态势决定的。
田野中苞米苗迎风招展,在阳光照耀下绿意盎然。我深一脚,浅一脚,拨开一片片灌木和杂草,来到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前方指挥所遗址的高地上,极目远望,这里一马平川,东临锦州湾,西接白台山,山与海之间,塔山是最狭窄的一段,从防御的角度看,这里无险可守;这里是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救援锦州的必经之地。一旦失守,国民党军就有可能与锦州守敌会合,对我军攻锦作战造成巨大威胁。
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在这无险可守的塔山,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凭什么,阻挡住了10多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拔剑何峥嵘,侠骨磨青天。”在与强敌的血战中,人民解放军官兵形成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就是赢得这场辽沈决战最惨烈战斗的“胜战密码”。“我们后边就是锦州,往后没有我们的地方。就是天塌下来,一步也不能退。就是打到最后一个人,打到最后一口气,也要坚决完成任务!”当年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胡奇才立下的生死与共誓言,早已融进了塔山的泥土,滋养着塔山的青松翠柏。
行走在塔山这片“寸土必争”的阵地遗址上,时空在此交错,我的思绪回到了73年前的10月10日凌晨。塔山阻击战打响后,国民党军集中炮火向塔山阵地全线实施炮击,天上飞机低空俯冲轰炸,停泊在海湾里的国民党军“重庆”号军舰,也向塔山实施了舰炮射击。炮火准备后,国民党军整连、整营,甚至整团的冲锋,我军将士以“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豪气,坚守阵地、寸步不退,堵住了敌军一次又一次进攻。
行走在塔山这片“寸土必争”的阵地遗址上,我感慨万千,眼中始终噙满热泪。泪眼婆娑中,我似乎看到了在侧翼防御的白台山阵地上,36团警卫2排只剩下五班长徐智忠一人,他来回奔跑射击,机枪打坏了之后,高举着一颗手榴弹冲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烈场景。
行走在塔山前的饮马河畔,我似乎触摸到,烈士们那仍然在剧烈跳动的炽热胸膛……我的眼睛红了。这里,河水怒,临风长啸,激情悲烈,饮马河几乎成了一条血河,这是,因为烈士用鲜血染红了它。
穿越历史时空,恍惚间想起了后来成为中国当代著名军旅作家的高玉宝的回忆——10月14日,那时是第四纵队12师35团通信员的高玉宝,看见了令他终生难忘的情景:饮马河东岸阵地的一个弹坑里,九连幸存的战士冯兆生的腿已经断了。冯兆生忍着剧烈的伤痛,爬到牺牲了的机枪手前,抓起机枪扫射,敌人像豆捆似的,横七竖八倒在阵地前。接着,冯兆生又从土里扒出一个眼睛被炸瞎了的战士宁吉高,两人一人压子弹一人射击。岁月悠悠,这两位战士为了共同的信仰和目标,拼死一战的精神,永久刻在了人们的心头。
行走在塔山这片“寸土必争”的阵地遗址上,我脑海里想起了一个历史画面:1949年3月25日的北京西苑机场,毛泽东检阅部队。车子从“塔山英雄团”的旗帜下通过时,他特意让司机“慢一点”。一个庄严的敬礼,表达出毛泽东对英雄部队的崇高敬意,对牺牲英烈的深深怀念……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这是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大决战》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展现的正是震惊中外的塔山阻击战的残酷与辉煌。整整六昼夜,不下10万发的炮弹和难以数计的子弹,在弹丸之地的塔山穿织、飞迸、碰撞,血肉随着钢轨、枕木和土石什么的,一次次飞上天去,平地犁松几尺土。
解放军官兵不朽的塔山精神,化为不可逾越的巍巍高山。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的塔山阻击战,被美国西点军校收录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夏日灿烂的阳光下,我缓步走进塔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上,老一辈革命家陈云亲笔题写的“塔山阻击战烈士永垂不朽”熠熠生辉。在向革命烈士鞠躬致敬后,千言万语涌上心头:铁心向党、军魂永固的革命精神,是刻印在人民军队官兵深处的鲜明标记,闪耀在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每一个历史瞬间。过去是,今天如此,未来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