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喻晓佩 实习生 温依宁
“以前还好好的,寒假过后精神状态就差了好多,每天都萎靡不振、食欲不佳,但只要说他两句就暴跳如雷,冲我们发脾气……”近日,赣州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读初二的儿子寒假说要用手机上网自学,结果学习之余,迷上了刷抖音和追剧,每天很晚才放下手机睡觉,开学后也不肯交回手机,每天放学回家要玩很久的手机才罢休。
“晚上睡觉前靠在床头刷短视频、追剧,大概是许多人一天中最舒心惬意的时刻。但需要提醒的是,长期睡前玩手机,不仅会造成入睡困难,降低睡眠质量,还可能诱发抑郁情绪,进而发展为抑郁、躁狂交替发作的情感障碍。”赣州市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心理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王海丽如是介绍。
过时不睡抑制褪黑素分泌
王海丽告诉记者,人体内存在一个系统,它通过明暗来控制某种与睡眠有关的激素等级,这种激素就是褪黑素。褪黑素能够助眠,并协助调整生物钟。通常大脑在夜晚9时或10时开始分泌褪黑素,午夜为褪黑素分泌高峰期。白天视网膜感受强光,导致褪黑素合成减少,以午间最低。而手机蓝光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刷手机特别是视频类更容易造成脑细胞兴奋,难以入睡,有些人半夜睡不着刷手机,越刷越睡不着,进入恶性循环,就像睡眠被剥夺,睡眠时间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差。
她为此建议,睡前2个小时内,手机不要放在卧室内。
睡眠不好影响身体健康
王海丽表示,像王女士儿子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睡前刷手机,不仅会影响睡眠,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未成年的初中生,眼睛发育还未完全,睡前刷手机,容易造成眼睛痛、头痛,影响学习成绩。而不论什么年龄阶段的人,刷手机的时间太多,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不管是什么样的视频,都会引发情绪反应,观看者看得越投入,越会跟随视频里的内容或喜或悲产生情绪起伏。即使是搞笑的视频,在看的时候,多巴胺兴奋性神经递质会分泌旺盛,当时可能会有愉悦的感觉,但看得过多,多巴胺过度消耗,就容易引起抑郁的情绪。因此,有些人心情不好的时候看搞笑的视频,心情反而越来越糟。”王海丽说,睡前玩手机易致失眠,长期失眠会增加患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风险,在临床上,很多患者以“失眠”为病因到医院就诊,但医生在采集病史的过程中发现,至少有80%的病人会有焦虑抑郁的情绪。慢性失眠患者新发抑郁的风险是没有失眠者的4倍。临床上有很多心理疾病都伴随失眠症状,而且这些心理疾病往往让人忽略。很多家长都说孩子沉迷游戏,晚上不睡觉。但是什么让孩子躲进了游戏里寻求安慰?背后原因让人值得深思。临床上常见睡眠不好的人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血压及血糖控制不理想,容易长胖,甚至肝功能异常;儿童睡眠不好则会影响生长发育。
此外,人们刷手机基本是在沙发上或床上,多数采用斜躺姿势,长期保持这种不对的姿势,会引起颈肩腰疼痛,还会引起血管痉挛,导致头痛、眼睛痛等,这种疼痛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毅力不够需请求专业帮助
如何改善因手机导致的睡眠障碍?
王海丽建议,要强行给自己定一个每天刷手机的时间,白天每次刷手机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看手机时,每过段时间眼睛就要往远处看一看,这样可以调节神经的疲劳,不会引起头痛。有睡眠质量问题的,睡前两个小时内不要刷手机,手机不要放在卧室内,以免看到控制不住。睡觉时应关闭房间里的电脑或电视等可以发出光线的电器,避免影响睡眠。但也有人会对漆黑环境产生恐惧感,这时可在卧室低处的墙壁上亮一盏红色或黄色小夜灯,朦胧的光线也可帮助睡眠。如果夜间户外有光污染,卧室里应使用质地较厚的窗帘,或多挂一层遮光窗帘。
王海丽提醒市民,家中如果有已经形成手机严重依赖并引发了心理疾病的成员,自身改变的毅力不够,应尽早到医院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避免因耽误时间造成对身心健康的进一步损害。
相关链接
提高睡眠质量的小妙招
1.无困意时别过早上床,有困意时再上床。
2.卧床熄灯30分钟仍无法入睡,可起床做一些简单家务,有困意时再回到床上。
3.每天早晨固定时间起床,建议最好在7点半前,避免赖床和补觉。午休的卧床时间应控制在40分钟以内,白天的其他时间不卧床及躺在沙发上。
4.每天有一万步的活动量,中午12点后不饮用咖啡、奶茶等咖啡因饮品。卧室不安装电视,不放置电脑。不在床上看电视、长时间看手机、吃东西、看书学习。
5.起床后拉开窗帘,上午进行半小时户外活动,晚上9点后少看手机电脑电视,调暗灯光。
6.不过度纠结睡眠时间,只要白天不犯困即可。睡眠时间过长反而会降低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