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赣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时,强调“要充分利用毗邻长珠闽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南康区全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发扬“无中生有、敢为人先”创新创业精神,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走深走实,闯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路子,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和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开辟了广阔空间。
推动建设运营齐抓,夯实开放发展的平台载体。围绕建设服务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开放大平台目标定位,全面提升口岸能级。一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进赣州国际陆港集团与国有平台、竞争类子公司和民营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建立高效运行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赣州国际陆港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运营,2022年赣州国际陆港营收突破34亿元,是上年的3.5倍;资产总额突破80亿元,取得AA主体信用评级。创新“股权合作+EPC”等多种合作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有力推动赣州国贸中心、国际木材集散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二是运营指定口岸。稳步运营汽车整车进口、进口肉类、木材进口等口岸,2022年新增汽车销售额8亿元、木材进口贸易达50亿元。打造赣州国际陆港进口商品服务中心,成为赣南区域性进口商品首店,汇集80多个国家地区的进口商品,涵盖100多个品牌。目前,港口运营品种已扩大至电子、玩具、服装、蔬菜等十几个品种,成为全国功能最齐全的内陆口岸之一。三是建设综合保税区。推进“揭榜挂帅”专项行动,综合保税区综合服务大楼、保税仓储中心以及主副卡口、海关监管仓和信息化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陆港综合保税区通过预验收,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全省唯一。开放平台叠加融合,形成了陆港、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四区合一”新优势。
推动陆海联动,构建开放发展的通道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起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大物流体系,再现“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景象。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推动赣州综合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建成中部物流商贸城、红土地物流园、尚祐保税仓储中心等物流园区,入驻园区物流企业300余家,仓储面积达53万平方米。引进顺丰、德邦、“三通一达”等物流巨头和龙泰安(香港)集团冷链物流在赣州国际陆港建设省级区域中心,构建综合立体物流体系。二是畅通国际贸易通道。发挥赣州国际陆港全球航运和国际贸易“起运港”“目的港”功能,与德国威廉港签订合作协议,在海外仓、多式联运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与法国达飞轮船、中远海运合作开行铁海联运全程提单班列,实现FOB赣州和CIF赣州。新开行中老国际班列、至罗马尼亚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冷链专列、出口新能源汽车专列,实现长距离、多品类、专业化铁路运输新突破。2022年,赣州国际陆港开行中欧(亚)班列259列,铁海联运“三同”班列1730列、增长8.9%,内贸班列1810列、增长10.7%,铁路集装箱吞吐量达24.2万标箱、增长9.2%。三是加强与沿海港口互联互通。依托沿海港口在赣州国际陆港设立的6个内陆腹地港,全面加强与沿海港口联动。运行“粤赣欧”班列,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运行赣深城际高速货运列车“融湾号”班列,全程运行时间由12个小时压缩至6个小时,实现货运班列公交化、快捷化。
推动港产融合,提升开放发展的经济实力。坚持“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以城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由“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一是做强承载平台。成立与深圳盐田港合作组建的深赣港产城发展公司,引入深圳先进管理经验、创新体制机制和优势资本,推进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社会化、市场化建设运营。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发展规划顺利获批,赣粤产业合作试验区南康片区建设加快推进,为推动赣深对口合作,共建“飞地”产业园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发展跨境电商。推进赣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新引进深圳文达科技、江西索耶科技等20余家跨境电商、跨境物流、跨境集拼企业入驻。运行“9710”“9810”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模式,在欧洲、日韩、美国设立海外仓7个,有益探索家具大件商品跨境电商新路径。2022年,跨境电商货物进出口量突破2176万票(件)、出口额达21.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2亿元,增长62%。三是推动产业合作。推动赣深合作,首批21个深赣合作事项中,以南康为合作主体或参与的事项有5个,全市最多。与世界500强企业格力电器开展战略合作,合力打造“泛家居”产业链新平台。“苏区造”格力空调顺利下线并通过“3C”认证;大自然家居建成投产,家具家电家装加速融合。南康区综合实力加速提升,2022年GDP总量达443.9亿元,增长5.7%,增速全省第五。
推动软硬兼施,优化开放发展的营商环境。树牢“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理念,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不断构建比肩大湾区的开放环境。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五星级政务服务大厅标准,打造新市民服务中心,推出“家具全产业一链办”“南康E帮办”等多个全省政务服务示范样板。整合外汇结算、信用证出具、跨境金融、班列申报、报关报检、货代船代等业务,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2022年南康区新增市场主体2.1万户,总量达11.6万户,均居全省前列。其中,新增外贸备案企业152家、累计847家,均列全市第一。二是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推进全省县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示范县建设,着力打造“金融码头”。设立并扩大出口退税周转金,着力解决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周期较长问题。引导建设银行、北京银行等创新推出跨境快贷、税金贷等业务,授信规模达20亿元。利用国际信用证和银行承兑汇票等金融工具,与京东、怡亚通等知名企业合作,汽车进口、木材等外贸业务加快发展。三是改革通关贸易机制。建设运营“赣深组合港”,在全国首创“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通关新模式,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40%,节约资金成本30%。复制推广组合港模式,新运营“赣穗组合港”。与深圳盐田港口及海关、铁路部门合作打造赣州国际贸易中心,加快构建集国际贸易、国际物流、跨境电商为一体的外贸服务体系。
(作者系南康区委副书记、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