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冠肺炎阻击战中的“排雷手”

刘婷正在对标本进行检测。
  核酸检测是临床诊断是否感染新冠肺炎的权威标准。1月24日,大年三十,赣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接到上级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开展此项工作。全科上下闻令而动,迅速联系市疾控中心咨询试剂采购、医务人员防护标准等,并由刘婷、刘奕红两名党员及具有20多年核酸检测工作经验的陈奕东三人组成PCR室战疫小组。进入实验室,三人就是身处雷区的“排雷手”,一份试剂就一个“探雷针”,他们凭借着过人胆量和超高技艺,让肆虐的病毒无所遁形。

  不畏“毒魔”,主动请战

  “我是一名党员,我参加检测工作,义不容辞。”“只要工作需要,我们责无旁贷。”“主任,我们就在赣州,哪都不去,您尽管安排。”刘婷、刘奕红、陈奕东三个人日常都从事病原体、地中海贫血等基因检测工作,拥有PCR上岗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得知要开展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工作,大家都毫不退缩,主动请战。

  大年三十临近中午,核酸检测所需的试剂运送到医院。为了保证项目在第二天能够正常开展,刘婷、刘奕红、陈奕东连团圆饭都没有回家吃,一直在实验室忙至深夜。实验室的地面、墙面全面清洁,防护用品、实验用品全新消毒,仪器测试,数据调整,刚装修好的实验室进行了全面防护,三人严阵以待,以自信的姿态迎接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其实,检验科都有潜在接触病毒的危险,如血常规、尿液、体液、微生物检测等。但大家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都能挺身而出,不会有丝毫畏惧,全部随叫随到。”检验科负责人林燕为有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而自豪。

  心系群众,临危不惧

  在实验室里,“排雷组”直接接触新冠肺炎病毒样本,直接面对病毒提取物,开关试管盖、操作离心机,操作中的每一个动作都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

  穿戴防护用品40分钟,56℃有效灭活30分钟,核酸提取40分钟,基因扩增100分钟……再花40分钟脱防护用品、消杀,每进去一次实验室,三个人都要在里面工作4个小时左右。“为了节省宝贵的防护用品,我们就不出来上厕所。”憋尿成了三个人工作中的常态。

  “林主任,我现在有点害怕被感染。”正月初二晚上10时,林燕接到了刘婷的电话。当晚,刘婷在实验室里检测出第一例阳性标本,心有余悸跟林燕打了个电话。林燕反复安慰刘婷只要做好了防护、消杀、灭菌,就不会出现问题,并请市疾控中心经验丰富的老师打电话给刘婷,安慰她放松心情并做防护,一定能战胜“毒魔”。

  “排雷”小组成员舍小家为大家,也得到了家人的鼎力支持。陈奕东80岁高龄的父亲身患尿毒症,需要做血透治疗,离不开他的照顾;刘婷的丈夫是消防救援人员,一年到头都很少回家;刘奕红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的还在哺乳期。但三个人和家里商量要去战“疫”一线的实验室,都得到了家里人全力支持,举家共克时艰。

  废寝忘食,只为早日让“毒魔”无所遁形  

  检测工作开始后,根据临床科室的需求,三人发现之前约定的每天7时、14时、19时不便于南北两个院区标本的接送,立即把标本接送时间改定在每天11时和18时。由于时间的改变,三人都不能按时吃上午饭和晚饭,要到下午3时才能走出实验室吃午饭,晚上11时下班成了常态。

  “自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开展以来,平均每天都要做40份左右的样本检测工作。”陈奕东说,来院就诊的患者,如果符合临床诊断条件的,会首先进行血常规检查、CT胸部平扫,再来做核酸检测。“面对严峻的疫情,很多发热患者会主动要求做这项检查,排查一下是不是新冠肺炎,好让自己放心。”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三个人在密闭实验室的4个小时里,一直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检测,废寝忘食地排查疑似患者、定位确诊患者,每一天都毫无怨言地投入到高危险、高强度的检测工作之中。

  疫情当前,“排雷”三人组昼夜奋战在抗疫最前沿,以其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使命担当,找出一颗颗“毒雷”,筑起了一道守护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强防线。

  (罗金炫 文/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第03版: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
   第04版:思与行
   第05版:中缝
“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能大意”
我市年龄最大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图片新闻
15天连捐五次的“义情”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
抗疫一线党旗红
筑牢抗疫网格 守好三江阵地
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新冠肺炎阻击战中的“排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