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杨的幸福账单

  □特约记者  张声  记者  曹友春

  “老杨,再帮我做20斤鱼丝。”

  “好嘞,这几天天气好,正好能多做点。”

  春光明媚,牛年春节后阳光显得格外温暖。走进兴国县埠头乡程水村老杨家,记者听到了老杨和阳光超市釆购商小王的对话。老杨家的新房门前张灯结彩,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依然浓郁。儿子杨金强趁天气晴好,正忙着将年前网起的几大水池的草鱼做成鱼丝,刮鳞、剔骨、去皮……忙得不可开交。

  老杨名叫杨圣明,年近70岁却依旧精神矍铄,浑身是劲,不到半个小时就把几百斤鱼丝摊晒屋顶。

  鱼丝是兴国县的特色美食,是以鱼肉和薯粉为原料制成的鱼肉粉丝。老杨就是靠做鱼丝实现了脱贫摘帽。

  几年前,老杨的妻子落下残疾,手术花费10余万元,家里欠下不少外债,老杨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那时候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自从帮扶干部指导我加工鱼丝,在家门口就能赚到不少钱。”老杨的生活日渐好转,实现了脱贫,还把房子装修了一遍。

  2020年,老杨家收入增长不少,又新建了一栋房子。

  劳作间隙,老杨跟记者晒了一下他家2020年的账单:养鱼15亩,部分鱼用来做鱼丝,一年卖鱼丝2500公斤,有15万元收入,卖鱼有2万元收入,还养了500只鸡、1头牛,政府给了产业直补5000元;种植了3亩脐橙,一年有1万元收入。加上经营性收入和儿媳务工的收入等,老杨家全年总收入超过23万元。老杨家也被评为村里的产业发展典型户。

  “扶贫政策给我带来了很多获得感和幸福感,我现在不愁吃穿,日子越过越红火。儿女很有孝心,给我买的衣服平时都穿不了那么多。他们还经常买点海鲜回来给我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老杨说。

  老杨是一名老党员,是村里的党小组长,他热心帮助村民发展产业,提供技术指导,还被聘请为村民调解员。

  谈起村里的变化,老杨也是打开了话匣子:“村道、路灯、自来水、水渠这些基础设施都很完善。村里的乡风也越来越文明,以前一些喜欢打牌、好吃懒做的人,现在都喜欢去参加村里的文明实践活动,可以获得积分用来购物。”

  “我们村正在安装天然气,现在正在铺设管道,不久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天然气。”村里的专职党建宣传员杨敏补充说,“村里规划建设700亩高标准农田,村民种田效益更高了。我们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现在村里成立了两支广场舞队,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党风廉政建设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法治
   第07版:教育
   第08版:时事
我市全力推进医疗保障工作
全市开展工业企业事故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南康区文明城市示范点建设滞后
老杨的幸福账单
专题研究冷链进口产品管控问题
图片新闻
买卖合同纠纷 法官快速化解
学习先进事迹 坚定理想信念
龙南举办南武当桃花节暨赏万亩油菜花海活动
综合信息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