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明之花开满园

——兴国县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马龙胜

  近年来,兴国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常态化开展亲情连线、理论宣讲、政策咨询、知识科普、反诈宣传等活动,文明之花开满兴国大地。

  小积分,大治理

  “昨天我到街上买了30只鸭苗,今天来实践站登记一下,顺便领取上个月的积分代金券,换点生活用品。”近日,在兴国县良村镇上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前来登记、领券的人员络绎不绝,村民赖家海轻松地告诉笔者。

  “卫生评比优秀200分、良好100分、一般30分,帮助村‘两委’调解纠纷矛盾30分……”在该村文明幸福卡上,家庭积分分门别类罗列了6大类53个小项。随着幸福积分卡的深入推行,该村村容村貌、乡村民风也发生了大变化。“有了这个积分卡,大家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更高了,发展产业的意愿也更强了。”该村党支部书记黄仕晃告诉笔者,“违纪违法、不赡养老人、铺张浪费等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风气也更正了。”

  文明幸福积分,是兴国县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通过将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纳入到幸福积分卡实施细则,用积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发展致富产业,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

  小服务,大温暖

  “爸妈,现在外面疫情形势比较严峻,你们自己要做好防护呀,等疫情过去了你们就要回来看我。”近日,在”亲情连线”服务发源地兴国县均村乡高溪村,一场亲情对话正在进行。“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假期都没有回家,我们便组织我们实践站的志愿者带着设备上门入户开展‘亲情连线’服务,为亲情架起一座爱的桥梁。”文明实践员邱冬明告诉笔者。

  一台电脑(手机)、一个支架,简单的设备,组合成亲情之桥,承载跨越千里的思念。为了更好地开展“亲情连线”服务,兴国县还专门为全县每个文明实践员配备多功能手机支架、每月赠送10G流量包,并加强文明实践员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让“亲情连线”开展更高效、更便捷。

  兴国县把“亲情连线”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亲情连线”室,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搭建起移动“亲情直播间”。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探索出“亲情连线+代购物资+心理疏导+资料打印”的多元化服务,让“亲情连线”暖心更贴心。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开展“亲情连线”活动4000余场次。

  小宣讲,大能量

  5月6日,在古龙岗镇油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户奖补政策宣讲会正在进行,“今年,对产业奖补政策有所调整,种植红薯1亩及以上的,验收合格后奖补200元/亩,新种植中药材1亩及以上的,验收合格后奖补400元/亩……”一项项产业奖补政策被志愿者讲得明白通透,群众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举手提问,奖补政策在这愉悦的氛围中深入人心。

  “以前,上面的政策下来了就往公开栏一贴,大家也看不懂。现在这样的活动很好,讲的是方言,宣的是政策,很受群众欢迎。”古龙岗镇宣传干事邹健告诉笔者。

  不仅如此,兴国县还结合自身优势,组建兴国山歌理论宣讲小分队,常态化组织下乡宣讲。“山歌宣讲相对于一般的宣讲来说,更容易被群众接受,群众愿意听,宣讲效果自然就好了。”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说,“理论+山歌”创新的宣传形式,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兴国新闻
兴国: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图片新闻
推动“粤企入赣”加速“融湾”
让难办的事办得成
“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文明之花开满园
高铁开启红色旅游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