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会兵 文/图
流水潺潺,古村悠悠,传承红色基因,留住记忆乡愁……近日,笔者走进石城县小松镇丹溪村,但见红色、古色、绿色交相辉映,游客、商贩、网红纷至沓来,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将村子分为两部分,左边是产业兴、人气旺、环境美的新农村,右边是“大树千秋绿,清溪绕古村”的古村落,一水之隔仿佛跨越了数百年。少共国际师指挥部、红军医院、丹溪苏维埃政府等旧址遍布小山村,让人在感受到自然古朴静谧之美的同时,也深深被那段激情燃烧的红色岁月所打动。
丹溪村位于小松镇北部,据《石城县地名志》记载:“丹溪位于小松墟东北,地处丘陵,有小河穿村而过……原河多深潭,取名潭溪,后改丹溪”。丹溪历史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2016年被住建部评为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2020年被中组部命名为红色名村,素有“千年古村,红色名村”之称。
古村中,明清建筑参差错落,古老斑驳的鹅卵石小道蜿蜒伸展,建于明代的石拱古桥崇先桥、大气古朴的李氏家庙、历经沧桑的古樟树、富有诗意的荷塘莲池,散落在村中的角落,向人们讲述着一件件往事,诉说着一段段乡愁,见证了古往今来几百年的变迁岁月,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丹溪人。
20世纪30年代,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丹溪作为石城境内的第一道防线,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和彭绍辉、萧华率领的少共国际师在此设防阻击敌人。其中少共国际师的指挥部就设在村内的许氏祠堂,一大批青年战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丹溪村牺牲的有名有姓的青年烈士就有73人,彼时丹溪村的总人口才900余人。革命先辈在丹溪留下了众多红色旧址和红色标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红色故事,这些故事一直在不断被传颂,为这座千年古村增添了一道特别的色彩。
2020年8月以来,丹溪村立足自身特色,深挖红色资源,整理出《老人送“丁”》《少共国际师在丹溪》等红色故事,高度还原了丹溪苏维埃政府、红军兵站、红军医务室、列宁学校、红色剧院等历史原貌,并因地制宜设置8个红色文化展馆,完成了少共国际师指挥部和红军医院旧址修复工作,新建了丹溪村村史馆、乡贤馆、红色文化广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讲好红色经典故事,让红色名片越做越强,红色声音越传越响。
2021年,丹溪的振兴步伐不断加快,在帮扶单位赣州交控集团的支持下,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完善了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目前,丹溪村已成为集红色文化研讨、乡村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育综合体,顺利获评为“江西省森林乡村”和“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游客增多的同时,也带动了产业、就业、创业,白莲、油茶、百香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销售旺。在农家乐里务工的脱贫户,忙碌并快乐着。
“我们要继续讲好丹溪红色故事,丰富红色旅游业态,促进丹溪红色、古色、绿色资源有效融合,让游客有所看、有所感,并引导村民开办民宿、旅游产品商店,激励村民大力发展白莲、百香果等特色种植产业,推动千年古村全面振兴。”丹溪村党支部书记李生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