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宣 文/图
数说大余发展(2022年1月-6月)
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增长4.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全市第三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
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7.63亿元,增长29.6%
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282万美元,增长6.98%
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完成25.19亿元,增长9.2%
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51亿元,同比增长46%
首位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9亿元,同比增长46.9%,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94.16%,首位产业集聚度位居全市前列。
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1亿元,同比增长43.4%
出口总额3.35亿元,增长36%
全省2021年度利用外资先进县、2021年度江西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度赣州市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2021年度全市工业倍增升级先进县(市、区)、2021年度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度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
2021年换届以来,大余县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31万大余儿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深入推进“六个江西”建设,贯彻落实“三大战略、八大行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快建设“五个基地”,实现“六个主要目标”。
大余这座希望之城,正迈着坚实有力的步伐,朝着更高层次实力活力美丽幸福大余不断奋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A 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202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6.33亿元,增长9.0%,增速排名全市第九,同比前进7位,在三类县中排名第一;7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7个主要经济指标呈两位数高速增长。其中,利用省外项目资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分别位列全市第七、第八、第八、第九。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全市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7.63亿元,增长29.6%;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282万美元,增长6.98%;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完成25.19亿元,增长9.2%;出口总额3.35亿元,增长36%。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园区营收首次突破100亿元。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51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营业收入71.1亿元,同比增长43.4%。首位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9亿元,同比增长46.9%,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94.16%,首位产业集聚度位居全市前列。其中盛源新材实现营业收入25.17亿元,同比增长204.6%。持之以恒育龙头、建梯队,悦安新材料成功上市,填补了无本土企业上市的空白,是全市第二、全省第四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以“优秀”等次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考核验收。悦安新材料被认定为2021年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江西省羰基金属粉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大余县工业园区被认定为2021年市级双创示范基地。
科创水平大幅提升。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工程”,实施数字经济项目大会战,做好企业“上云上平台”。今年1月至4月,大余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营收6241.1万元。开展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今年第一批预计有11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备案17家。今年1月至5月,大余县有研发活动企业46家,占规上工业企业61%,全社会研发投入8750万元,同比增长35.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33亿元,同比增长87.4%。赣州钨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支持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设立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载体。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引进培育计划,经省科技厅审定派往大余县科技特派员5人、科技特派团4个。
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扎实推进大上崇幸福产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大湾区文旅康养基地、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加速文教体旅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大余县承办了全省森林旅游节大余分会场活动、2022“迎冬奥·温暖过年嘉游赣”全省旅游宣传推广系列活动,在江西“百县百日”文旅消费季活动直播带货大赛中实际销售总额达623.21万元,位列全省第九名。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42.2万人次,同比增长11.3%,实现旅游收入37.04亿元,同比增长40.26%。
B 解放思想引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再开新局。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着力打响“余快办”营商环境品牌。精简审批材料116项,84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全力推进数字政务“一网通办”建设,实现2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推动惠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首批兑现了267家企业,共计1999.98万元的惠企政策资金。新增市场主体2684户,增长16.1%,新增注册资金22.7亿元。在全省第三批试点县中,率先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在全市率先实施第一例跨区域取水权交易。
招商水平再创新高。真抓实干强举措,全面掀起招商引资工作大热潮。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分别与东莞市黄江镇,深圳市沙井街道、沙井商会等签订合作协议。持续开展“干部进湾区、项目回大余”活动,选派4批次48名干部进湾区,引进30个项目、总投资55.2亿元。2021年共签约引进项目47个,签约资金145.8亿元。引进首位产业项目30余个,占比75%以上。采取多样化招商方式,组建9支专业招商团,重点围绕各自主攻产业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组建2支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2支汽车零部件产业驻外招商引智小分队,驻点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招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骨干和工商联、中国钨业协会、大余在外商会作用,吸引更多企业来大余投资创业。
C 提质增效促进城乡协调
城市建设更加靓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不断巩固,成功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推进,叶墩桥、石门桥、青龙一桥、车里桥危桥重建工程有序实施。完成省级生态园林城市44项创建指标。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城市,梅关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全省24家旅游景区评定中排名第一。
城乡发展加速融合。打造新农村建设点595个,浮江乡被评为全省卫生乡镇、省级文明村镇,内良乡被评为市级文明村镇、尧扶村被评为全省森林乡村,青龙镇元龙畲族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新城镇水南村、黄龙镇叶墩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D 真情实意共享民生福祉
乡村振兴纵深推进。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未出现返贫现象。安排资金1.39亿元,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余丝苗香米、大余美茄成功登记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金边瑞香已完成农产品地理标志省级公示。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家,完成富硒产品认证9个。大力实施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绿色发展走深走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销号“春雷行动”,全面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信访件整改销号。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空气优良率97.7%,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保持稳定在II类以上水质。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10个和市级生态村39个。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投入持续加大,截至今年5月底,民生支出完成7.9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0.87%。推动稳岗就业,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教育网点布局进一步优化。大余县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总医院)建设加快推进,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稳步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教育保障不断强化,“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各类警情持续下降,公众安全感全省第17、全市第6,再次名列全省、全市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