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余书福 通讯员刘称荣 宋嘉华
“胡书记,我的田里抽不到水,怎么办呀?”“海兰书记,快想想办法,我的稻田全都开裂了,要是再没水,这晚稻可就绝收了……”近日,于都县银坑镇洋迳村党支部书记胡海兰的电话响个不停。电话那头,面对高温旱情,村民们心急如焚。
胡海兰比村民们更急,由于持续高温无雨天气,旱情导致洋迳村500多亩农田无水灌溉,有的禾苗开始发黄枯萎。
在村里对抗旱工作做了简要部署后,胡海兰立即带领党员志愿者头顶烈日走进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寻找抗旱办法。
“要解决这么多农田的灌溉问题,必须找到足够的水源。”胡海兰的目光瞄向了洋河桥的拦河坝。前些年,在施工时考虑到汛期安全问题,拦河坝的高度降低了1米,连续几年下来,确实让全村的农田旱涝保收。
进入7月以来,河里的水位明显下降。胡海兰立即和村民们一起找来沙袋,让拦河坝足足“长高”了1米。水被截流,河水慢慢上升,望着河水漫过水渠,潺潺地流向农田,村民们脸上露出了笑容。
“几百亩的农田遭旱,光靠这点水是远远不够的。”胡海兰来不及擦拭脸上的汗水,开着车一溜烟跑了。半个小时后,胡海兰回来了。这次,她车上多了7台水泵和10多卷消防水管。
“快,大家一起把水泵和水管搬到后山的山塘里去。”胡海兰提着一个水泵和一卷水管,带头向后山疾奔。其他党员志愿者也紧随其后,搬水泵的搬水泵,拿水管的拿水管,向后山山塘跑去。
中午12时,水泵放置好了,水管也铺展开了,当电闸合闭,清澈的山塘水被引入农田的一刹那,胡海兰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泛起笑容。
“胡书记,你忙了一个上午,回去吃中饭,歇一会。”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几个志愿者主动提出守岗,代替胡海兰。
“不行,这里时刻都离不开人。我是支部书记,守岗是我的责任。你们回去吧。”胡海兰拒绝了。见她这样,5名党员志愿者决定留下,和胡海兰一起值守,午餐就吃饼干、面包。
骄阳似火炙烤大地,汩汩清泉滋润沃土。黄昏时分,到了换班时间,胡海兰才向山下走去。
夕阳西下,一缕晚风拂过,广袤乡野迎来难得的清凉。看着自家农田里都放满了水,村民们个个眉开眼笑,并纷纷向胡海兰竖起大拇指。
晚上8时,胡海兰手持电筒又来到后山,和十几名党员志愿者一起继续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