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赣州蓉江新区 振翅翱翔新征程

俯瞰蓉江新区起步区。
新世纪(十里花溪)公园充满童趣。
启迪科技城。
武陵幼儿园。
新时代大道立交。
党员干部助农春耕。 (资料图片)
新旅中书商业艺术综合体。
赣州市第十五中学。

  

    □梓旭 蓉宣 文/图

  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赣州蓉江新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奋力打好“十大战役”,紧扣“品质立区、产业富区、服务兴区、党建强区”的工作思路,按照“创新、实干、进位、廉洁”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启加快建设现代时尚、生态智慧、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区新征程。

  2022年上半年,赣州蓉江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4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2.88亿元,同比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8亿元,同比增长6.2%;城镇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1100元、9200元,均实现增长8%,全区高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A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美丽乡村绽放魅力……在赣州蓉江新区前进的道路上,总有一面旗帜指引着方向、鼓舞着士气。这,就是飘扬的党旗。

  这一年,赣州蓉江新区党工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大胆探索创新构建“5541”党建工作体系,以“五进五促”为工作路径,书记讲坛、红动星期六、党组织结对共建、向党说句心里话四种工作方法、实现一个“党建质量全面过硬”的目标,进一步锤炼为民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用心用情用力,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全区党风政风呈现全新气象。

  蓉江新区党工委中心组充分发挥“示范班”带头作用,严格落实“每月学习日”制度,开展党工委中心组学习11次;举办书记讲坛7期,蓉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带头,各级党组织书记走上讲坛开讲,引导党员干部学原理、悟思想,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全区开展“五进五促”(进讲坛、促学习,进农村、促振兴,进项目、促建设,进企业、促服务,进网格、促治理)主题活动17次,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89个,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了一批合理诉求;36个机关党支部和36个基层党支部建立结对共建关系,开展结对共建活动252次,推动实现机关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的共同提升、共同成长;以短视频展播、“好人颂党恩”文明实践、红色蓉江微行动等活动为主要形式,掀起“向党说句心里话”活动热潮,吸引10732名党员群众参与。

  蓉江新区党工委坚持把团结战斗作为干事创业的保证,在新班子第一次全体会上便提出争当“五个表率”的要求和目标,团结带领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议思路、谋发展。充分发挥蓉江新区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充分信任和尊重班子成员放手大胆干事创业。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同志以上率下,当好表率,其他班子成员通力协作,相互配合,相互包容,互相关心,带领全区干部队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区上下大干快上、凝心聚力的氛围空前浓厚。

  B

  现代产业方兴未艾

  蓉江新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谋划产业布局,创新招商机制,全面启动全员招商,成立招商引资服务工作队6支。招大引强成效显著,通过“线上+线下”签约方式,集中签约项目8个、签约资金139.1亿元,涵盖高端文旅、数字经济、供应链等产业领域。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落实挂点联系帮扶企业、政企圆桌会议等制度,及时研究制定应对疫情助企纾困24条政策措施、稳住经济发展28条措施等重要政策文件,上线“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51项区级惠企政策实现线上兑付。上半年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3.17亿元,对80余家餐饮、零售、交通运输、物流配送、外卖等企业员工定期核酸检测给予补贴,有力促进市场主体恢复增长。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1500多户,同比增长11.5%,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1146户,实现增长5.1%。

  数字经济后劲倍增。智慧城市、启迪科技城二期等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2亿元。云创智谷、启迪K栈、数创智联等园区联动发展,新引入企业32家,北斗定位智能驾驶示范项目、低空遥感网等建成投入使用。滨江公园旅游带、米花谷乡村旅游成为人气景点,新旅中书文旅城开业运营,文旅产业方兴未艾,2022年旅游人数突破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10亿元。

  建立健全项目履约监督责任制度,实施“区领导一对一”挂点机制,强化富力现代城、万茂嘉福新天地、中书新旅文旅城、启迪科技城等产业项目监管,加强产业导入、运营的督促指导和管理,加快产业培育和人口导入。

  C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蓉江新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就业岗位等“七个位”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民生福祉大幅增进,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

  炎热天气下,在赣州市第十三中学项目工地上,百余名建筑工人挥洒汗水,合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学校投入使用后,可提供54个教学班2700个学位。

  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蓉江新区始终坚持办好高质量教育,在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建设的同时,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优质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几年下来,12所新建的学校,让新区的孩子实现了就近入学。

  医疗卫生条件大力改善。8月初,蓉江新区建成的全省第一个永久模块化核酸检测(PCR)实验室投入使用,实现了单日单检量最高可达2万人次,混检量最高可达40万人次,大幅提高了核酸检测速度和疫情应急响应能力。在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项目落地后,蓉江新区加快项目征拆,仅用60天时间,完成了471.48亩征拆任务,保障了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解决就业问题,蓉江新区在每个镇(管理处)建设“零工驿站”,专门注册农民工工匠协会,开展各类招聘活动8场,运用用工帮扶平台、稳岗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职业技能培训等新模式,打好稳就业的“组合拳”,建立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2个,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56人,实现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82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51人。2022年上半年,13项民生支出完成5.61亿元,同比增长103.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26%。

  D

  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完善

  作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主战场,蓉江新区坚决扛起使命和责任,加紧建设“一环五横八纵”城市骨干路网、“两桥一隧道”(平安大桥、创业大桥、过江隧道),加快实现交通内联外通,有力助推蓉江新区加速融入五区一体化。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建成“一环三纵”农村主干路网20公里,建成6米宽道路和3.5米宽道路106.8公里,并实现公共交通服务进村入户,新开通公交线路11条,新建成公交场站2个,在新时代大道、滨江路等11条主次干道新建设智慧候车亭(等待亭)99座,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统筹推进市政管网建设与道路拓宽、绿化、亮化,加快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力推进“一廊五脉七星多园”生态体系建设,保持大气、水质优良,彰显新区生态底色。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科学布局停车场、充电桩、公交线路、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为人口导入打下基础。

  在返迁安置小区嵌入便民服务中心,提供群众生产生活急需的“小修小补”、就业、法律咨询等服务;引进“天同养老”,提供生活照料、娱乐休闲、日间托养、医疗护理等“银发”服务;建设“四点半课堂”,免费提供课后辅导、特色文体培训,助力“双减”;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蓉江一卡通”手机App可实现报事报修、一键求助、预约商家、手机缴费等服务……一系列便民举措的推出,让生活在赣州蓉江新区的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社区、学校等11个智慧专项广泛应用;贯彻海绵城市理念,使用雨水花园、透水铺砖技术,选用柔性材料70%以上。坚持高精度管理,坚持建管并重,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智慧化。坚持网格化管理,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办法,对105个网格单元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实施“路长制”“街巷长制”“楼长制”;智能化管理,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实时在线监管,高点鹰眼实现全域无死角监测,构建全覆盖、全流程、分层级的信息化监管体系。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蓉江新区以“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奋发状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常态,在团结实干中成就梦想,在战胜艰险中赢得荣光,全力奋进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广告
   第05版:致敬铁血坚守
   第06版:致敬铁血坚守
   第07版:致敬铁血坚守
   第08版:致敬铁血坚守
   第09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0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3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4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7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18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21版:示范争先 干就赣好
   第22版:时事
   第23版:时事
赣州蓉江新区 振翅翱翔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