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都非遗美食“云上”飘香

于都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拍摄短片宣传“非遗餐厅”。

  □李剑群 文/图

  近日,由于都县文广新旅局主办、于都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协办的“舌尖上的于都”非遗美食专场于都文旅(云上)全媒体推介会成功举办,省级非遗项目赣南客家擂茶、市级非遗项目于都县珍珠粉、县级非遗项目客家仙人冻和利村牛肉等于都特色美食以云直播的方式呈现在广大网民朋友面前。

  于都,历史悠久,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优越,主要聚居客家人,通过代代传承,孕育了优秀的客家传统文化,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对这些遗产,该县文广新旅局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方针,组织县非遗研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本县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并组织专家对调查信息进行甄别、整理和发掘,于2022年成功申报了57项分别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不断保护传承非遗项目的同时,于都县充分利用非遗项目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为扎实推进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今年7月,于都县非遗研究保护中心启动了第一批“非遗餐厅”认定工作,最终从众多提出申请的商家中认定了极具代表性的四家餐饮企业作为于都县“非遗餐厅”,并给予了挂牌认定,要求他们按照“四统一”“五有”标准建设推广非遗美食。“非遗餐厅”的建设,既是落实非遗传承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对非遗资源合理利用的积极探索。  

  截至目前,于都县有客家古文、唢呐公婆吹等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有于都茶篮灯、江西杖头木偶戏、江西提线木偶戏、银坑甑笊舞、中石练兵习俗、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等7个省级项目,赣州市级非遗项目13个,县级非遗项目104个。

  “通过云直播,网友们在欣赏于都美丽风景的同时,也在‘云上’了解到了独具特色的于都非遗美食。”于都县文化馆馆长邹伟民表示,于都县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客家非遗,推进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稳步发展,让于都非遗美食四处飘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时事
   第06版:文化
   第07版:赣江源
   第08版:公益广告
安远方言差异漫谈
于都非遗美食“云上”飘香
孝悌传家 乡村如画
我市4处文物保护案例获评全省优秀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