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会昌 奋力谱写新时代“风景独好”新篇章

会昌县城全景。
会昌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
会昌桔柚飘香。
风景独好园田园风光引客来。
汉仙岩晨雾。
数字农场让农业生产更加精细高效。
梓坑家园新生活。
戏剧小镇。
高速路网让小山村的农产品走向粤港澳大湾区。

  □特约记者刘兆春 文/图

  这里是“风景独好”的起源地。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88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会昌挥笔写下激情澎湃的名篇《清平乐·会昌》。

  这是一片朝气蓬勃的发展热土。

  全力打造全国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地、湾区海西优质农特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新时代风景独好山水人文旅游城...... 

  2022年,会昌县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重要要求,牢记嘱托作示范、感恩奋进勇争先,大干项目、大抓落实,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打造“三地一城”、建设“独好会昌”取得了良好成效,新时代“风景独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风展会昌山,今朝景更美!

  1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空间受限问题得到阶段性解决,调区扩区、项目落地等工作稳步推进。深圳新星、福默斯、道仕化学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制定实施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提升“四个责任清单”,基地安全环保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园区安全风险等级从A级降至C级。完成“三位一体”智慧园区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建设,建成29家数字工厂,氟盐新材料产业大脑年内可完工。预计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3.6%。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种植水稻41.54万亩。脐橙、桔柚种植22万亩,年产量15万吨。烟叶种植面积2.1万亩,收购烟叶5.1172万担。生猪存栏30.6万头、出栏42.1万头,获评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肉牛存栏8.1万头、出栏4.2万头。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共有大棚设施蔬菜基地143个、大棚蔬菜面积1.4万亩。大力推进北部富硒产业示范带建设,“会昌独好·小密硒谷”富硒产业示范园基本建成,“会昌独好”区域公用品牌成功注册。

  汉仙岩创国家级度假区、洞头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基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会昌段)等项目稳步推进,大型沉浸体验式光影剧《悟道·汉仙岩》投入运营。西北街戏剧小镇项目基础设施基本完工。和君教育小镇一期工程全面完工,二期项目完成征拆,和君职业学院二期、马术交流中心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1至10月全县电商交易额完成26.4亿元,全县活跃网商总数达3281家。

  新开通5G基站195个,新增上云企业498家,深度上云28家。储备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项目36个,有19个项目入选省市“机会清单”“产品清单”。会昌县“三位一体”智慧园区平台被认定为2022年度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型)重点培育对象,为全市唯一。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已获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开发完成“独好通”数字会昌APP。

  2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以“四城同创”为抓手,打造“高颜值、高品质”城市形象。新市民中心、金融中心即将竣工投入使用,文化艺术中心加快建设。推进“两纵三横一环”城区路网建设,教育大道南段、红旗大道东延项目竣工通车。厦蓉高速白鹅互通工程、206国道周田至筠门岭段改建工程扎实推进。完成8个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修缮项目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坚决打违拆违,拆除铁皮棚等“两违”建筑34.8万平方米。

  采取拆、清、整、改一体推进措施,推进一批圩镇道路绿化升级改造,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3个。在全市率先完成国省道沿线整治提升工作,改造赤膊房973栋、安装披檐3769栋。洞头乡被评为全国非遗旅游小镇。

  扎实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已整改销号个性问题6个、信访件71个,销号率分别达85.7%、98.6%。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各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排名全省第18名。实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909.5亩,完成绿色矿山建设3个,工作进展列全市第一。

  3 项目推动经济快跑

  围绕“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中央预算内、省基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重点领域,开发储备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35个,形成项目储备和滚动机制。截至11月中旬,全县争取上级各类无偿资金30.98亿元;争取各类金融组织贷款、基金43.5亿元。

  主动对接融入大湾区,推动与深圳建立对口合作机制,聚焦首位产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今年以来,全县新签约项目25个,投资总额237.5亿元,其中投资20亿元以上的项目4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4个。1月至10月完成利用省外项目资金24.1亿元,增长8.31%。

  建立项目“四个一”推进机制(一名领导挂点、一个部门牵头、一个专班保障、一套方案推进)和重大事项事前会商制度,坚持每周一督导、每月一考核、每季一小结,以开展改作风、提质效“双抓双比”为抓手,着力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要素瓶颈问题,推动项目提速增效。坚决落实节假日期间重大项目不停工、重点企业不停产部署要求,组建工作专班,强化保障服务,加快项目推进。全年共实施“八大行动”项目125个,年度投资141.7亿元。截至11月,全县已完成投资136.95亿元,完成率96.65%;已开工112个,开工率89.6%;计划竣工30个,已竣工39个,竣工率130%。

  4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探索了“五个五”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地、乡村资产盘活利用、乡贤带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城乡供水一体化等一批改革亮点,改革经验在省市改革刊物宣传推广数量位居全省、全市第一。其中《“五个五”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地》在中央政研室《简报》刊发,得到省、市领导批示肯定;乡村资产管理盘活利用、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经验分别被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全省推介推广。

  深化“放管服”改革,工程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正式运行,衔接落实“市县同权”事项108项,推出行政审批“套餐服务”40项;开展市场准入办理“争分夺秒”改革,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仅需0.5个小时、办理企业营业执照仅需0.5天;扎实开展“入企连心走访”活动,走访对接企业5408家、个体工商户2.39万家,常态化召开政企圆桌会议,解决企业问题诉求45个;全面实行“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改革,梳理惠企政策兑现事项清单45项,设立2000万元惠企政策“资金池”,兑现惠企纾困资金7417万元,累计减税降费3.51亿元,惠及企业2345家。

  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一把手工程”,主动对接融入大湾区,推动与深圳建立对口合作机制,聚焦首位产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引进了一批投资体量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今年以来全县共引进项目36个,投资总额314.66亿元,其中投资总额在20亿元以上的项目5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

  5 民生福祉更有质感

  紧盯“四个不摘”,大力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组织3976名干部常态化结对帮扶脱贫人口19096户87509人及“三类人群”1028户4532人,组织134个单位对全县143个“五类村”开展定点帮扶。持续做好扶贫产业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等工作,不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

  全力稳岗保就业,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态势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1.86亿元,直接带动就业4612人。城乡居民参保44.8万人,参保率达99%。发放城乡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29亿元,救助人数24.56万人次。

  教育“双减”工作提质增效,分批启动第四、五、六公办幼儿园及第六小学、第七小学、第六中学等一批学校建设,和君职业学院二期启动建设。高考二本以上上线(含艺体生、三校生)人数合计2278人,一本上线人数、二本上线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新人民医院搬迁投入使用,新建县疾控中心、妇保院搬迁、县中医院回购等工作扎实推进。建成各类城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58个。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完成送电影下乡3000场,送戏下乡101场。

  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任务落实。连续3年被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县”,公众安全感指数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全力抓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范、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917万元、紧急避险转移群众4347人。

  6 党建引领旗帜更红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每月学习日”和“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开展县委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16次,巡听了10个乡镇和20个单位理论学习会议,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共300余场。

  制定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清单,建立挂点联系乡镇制度,组织开展全县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对2个乡镇、28个县直单位、72个村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专项检查,约谈重点自媒体8次。

  传承“共产主义星期六”优良传统,深入开展新时代“共产主义星期六”活动。全年召开9次党建质量过硬行动和勤廉会昌建设相关调度会,实施重点任务92项,并已全面完成,获评省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7个,市级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8个。目前,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9518.44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39.17万元。

  出台了《会昌县乡科级领导班子副职和股级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关于工作落实不力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创新“剖析式调研+机动式巡查”机制,实行党员县领导“十联”、党员干部“三联”,机关党员干部“十带头”、农村党员“六带头”。对 106 个党组织 (含 78 个村级党组织) 开展了常规巡察。全年通报干部238人次,约谈单位15个,评选“骏马奖”单位13个、“蜗牛奖”单位3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赣州高质量发展·市两会特别报道
   第04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赣州高质量发展·市两会特别报道
   第05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赣州高质量发展·市两会特别报道
   第06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赣州高质量发展·市两会特别报道
   第07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赣州高质量发展·市两会特别报道
   第09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赣州高质量发展·市两会特别报道
   第10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赣州高质量发展·市两会特别报道
   第13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赣州高质量发展·市两会特别报道
   第14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赣州高质量发展·市两会特别报道
会昌 奋力谱写新时代“风景独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