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聆听红色经典
□庄春贤
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清剿”,他英勇机智,想方设法多次把情报和物资送到红军游击队手中;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忠贞不渝,始终严守党的秘密,用壮丽的青春诠释了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绝对忠诚。他就是全南籍革命烈士谢天来。
谢天来,1911年生于全南县社迳乡炉迳村塘仔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虽然他家世代勤耕苦种,但是由于封建地方官府及豪绅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全家依然十分贫困。谢天来的童年常常以蔬菜、瓜果充饥,过着“瓜果、蔬菜半年粮”的生活。苦难的童年,磨练了他坚强勇敢的性格。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转战赣南,于27日途经全南龙下地区,沿途宣传革命道理,扩大了党在全南的影响。8月,全南第一个中共组织——大曾屋村党小组在社迳成立。不久,共产党员赖锦标以做裁缝为掩护,从信丰进入全南社迳、炉迳、白石上一带,宣传和发动群众。1930年秋,中共南区工委负责人钟公哉到社迳村指导工作,成立了一支有20多人的农民赤卫队,由赖锦标任队长。1931年初,红三十五军第三○七团在社迳、江口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并成立了下江口乡苏维埃政权。谢天来看到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和赤卫队把没收地主土豪的财产分给劳苦群众,内心涌起了对共产党、红军和赤卫队的热爱。他准备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可是不久,在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酷“围剿”之下,襁褓中的下江口乡苏维埃政府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许多农民运动积极分子惨遭杀害,赖锦标等共产党人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全南革命运动暂时受到挫折,谢天来只好苦苦等待时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国民党军队向中央苏区腹地发动进攻,妄图消灭留下来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1935年5月,为了开辟信南游击区,中共赣粤边特委派张日清等人率信南游击队从油山向三南(即龙南、全南、定南)地区挺进。这支队伍经过艰难的行军,进入了全南青龙山。游击队员与山上造纸工人拉家常、讲道理:“老表们,大家辛苦了!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是穷人的军队,上级派我们到这里,是为了组织这里的人民起来闹翻身、求解放……”造纸工人很快便把游击队员当成了知心朋友。在群众的倾力支持下,信南游击队在船寨(今全南县社迳内半村)处决了作恶多端的大土豪黄运镇、黄运伯兄弟,并开仓济民,扩大了红军游击队的影响。正如时任三南游击队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张日清后来回忆:“通过半年多艰苦细致的工作,游击队在船寨、上芫坝、社口、塘坑子、小姨坑、南芫、坪岗山等村寨,都建立了基本群众网,我们有了一个活动基地,站住脚了。”
得到红军游击队在全南活动的消息后,谢天来内心十分激动,四处打听游击队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谢天来发现信南游击队在炉迳附近活动,迫不及待地找到游击队负责人曾彪,报名参加游击队。
当时,国民党粤军余汉谋一直狂妄叫嚣:“要迅速消灭进入青龙山的共产党游击队。”国民党粤军和国民党保安团第十二团采取梳篦式战术,逐山逐坑搜索红军游击队。红军游击队供给十分艰难,曾彪正想找人帮助解决困难。通过交谈,曾彪了解到谢天来革命热情高,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就试探性询问,可否帮助游击队收集情报,代为采购物资,以解燃眉之急。谢天来二话没说,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谢天来以贩牛生意为掩护,出入周边乡村圩场。为了购买胶鞋,他光着脚进圩,穿着新胶鞋出来;他用食盐水浸泡衣服,回家后用锅把衣服上的食盐熬出来;他请村里妇女帮忙,将电池放在头发里,包上头巾,机智混过国民党军队的哨卡……谢天来表现出色,得到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高度称赞。这年3月一天,谢天来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之后,他的工作更加忙碌了,经常穿梭于圩镇与深山密林之间,不辞辛苦,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组织上交办的任务。
1936年春,国民党粤军和保安团“剿灭”不了红军游击队,就四处叫嚷青龙山地区是“匪窝”,要连根拔起。他们颁布“移民并村”训令,编组“铲共义勇队”,严密控制圩场,限制群众购买粮食和日用品的数量,把社迳等青龙山地区的圩镇,用长长的圆木筑成栏杆,出入口派兵把守。
4月17日,谢天来在社迳圩采购了一批物资,运送至出入口时,被敌人发现,不幸被捕。谢天来受尽酷刑,却不露半点口实。敌人恼羞成怒,当天下午将谢天来押赴圩上公开枪决。谢天来神色坦然,刑前呼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谢天来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