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淑英
今年是母亲九十诞辰,在我的意念中母亲仍活着,从未离开过。但面对现实,只有茫然和泪水,只能被日夜的思念和无处诉说的悲伤折磨着……
母亲的一生坎坷艰辛,平凡又不寻常。母亲28岁守寡,带着4个年幼的孩子。她体弱多病,在饱受精神折磨、生活工作艰辛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读书、学习,这就是母亲的与众不同和睿智之处。
我的母亲名叫黄成英,1933年农历五月十五出生,婚后生育了三女一男。1961年10月底,父亲因公伤亡,当时我7岁、大妺5岁、小妹3岁、弟弟则2岁,年仅28岁的母亲坚定地担起了家的重,也幸好有外公帮助,为我们飘摇的家遮挡了风雨。当时,我们享受抚恤金和免费上学至高中,组织上也将母亲从大集体单位调至国营性质的豆腐厂上班。做豆腐是上晚班的,一年365天都是在别人睡觉自己上班中度过。母亲由于过度悲痛,加上长期的体力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落下了多种疾病,最糟糕的是患了心脏病和关节炎。
母亲坚信自己的儿女一定能比她过得更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或远嫁,或赴外地工作。为了将来写信、认字不必求人,母亲开始了读书。夏季利用上班前的晚上7点至9点,冬季则利用下午1点30至3点30的2个小时,到财贸系统的红专学校上课。从初级语文到高级语文,从算术到珠算课程,通过学习,母亲能读书看报和写信,还会打算盘记数做账。这样上学读书,母亲坚持了近十年,直到该校在七十年代初停办。
因能识字会做账,母亲上学两三年后在单位做了保管,不再上晚班。虽说是保管,其实是总管,要负责原材料黄豆的进货、产品豆腐的发货及副产品豆皮、豆渣的出售等。母亲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一直兢兢业业。遇上母亲身体不适时,我也会在一大早同母亲一起去上班,帮助清点和发货至上学时间到了再走,好让母亲不致太劳累,也不因病出错。母亲在这个岗位一直干到因病退休,在她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我目睹了母亲大公无私不占便宜,勤勤恳恳不出差错,团结协作不计得失,乐于相助不亏他人,母亲的这些品德对我的影响很大。
1963年国家正处三年自然灾害,民众忍饥挨饿,吃了上顿没下顿。遇上水涝天旱时,城郊的农民会进城沿街乞讨,有的拖儿带女,有的步履蹒跚,有的拖着病体拄着拐杖……每每遇上了,母亲总会在家中锅里盛上满满的米饭,夹上菜、端上水,送到他们的手上。小时的我有些不解,觉得自己还饿着肚子呢,母亲则会和蔼地说,遇上了分着吃,能帮一把是一把。邻居们遇到困难、碰上什么坎,母亲也总是竭尽全力相助,并告诉我们,我们家也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才挺过来的。
成长的路上,母亲不断地为我们把舵指明方向。当我们上学时,母亲告诫:要尊敬老师,好好读书;当我们工作时,母亲教导: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当我们结婚时,母亲教诲:要孝敬公婆,爱老公也要爱他的家人。母亲聪慧明事理,拎得清辨得明,又温文尔雅、随和豁达,遇事处变不惊。母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处理世事的能力,至今让我们难以忘怀。若世上有十分的苦,母亲吃了十二分,还要多;若世上有十分的甜,母亲只品了三分,还要少。母爱恩重如山,孩儿无以报答,我只能向母亲学习做母亲,但没有学到真谛,远不如母亲。
1998年4月29日,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去与她朝思暮想的爱人——我的父亲天堂团聚了。
母亲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是我一生的至爱,是我永久永久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