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独特的客家山花

赣南日报 2023年11月07日 熊虔

  □熊虔

  上犹县的家居门匾,是客家文化一朵独特的山花。

  上犹,地处赣州西南一隅,客家门匾,以其古老、深厚而接地气的客家生态文化精品,在“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客家研究者的目光。随着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在龙南的召开,极具客家风俗文化特色的上犹门匾的话题又一次跑火起来。

  作为一名普通游客,一踏入上犹地界,我就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民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它来自乡村、城镇民宅大门上方家家户户都高悬的门匾(门楣)。一路走来,这一风景如同视频接连不断扑入眼帘:校书四第、文范遗风、扬誉莆田、四杰传芳、江陵衍庆、沂水春酣、秦卿世德、南阳望族、金鉴流芳、义门传家、青莲奇才、彭城世泽,等等,不一而足,简练的四个字,简直就是一部部高度浓缩的家谱经典。

  与别地客家先民的后代一样,门匾写什么,有着散居在世界各地、同一姓氏客家人普遍形成并认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或崇尚祖上遗训,或弘扬道德家风,或显示名望贡献,或遵循处世志向,或甘于躬耕乐道,或立志建功立业,或光大品格精神,或严守忠孝治家,或激励奋发图强,或彰显独特家世,等等,以门匾告知外界和世人,本姓氏家族中曾经拥有的大千世界、傲人历史、精神支撑和处世准则。门匾犹如一家一户的诗眼文胆,让外来人读着、猜测着,由好奇、琢磨而不由得被吸引前去一探门匾主人的姓氏渊源和门匾后藏着的故事。犹追问,建筑呈现怎样的简朴或豪华,家道如何的张显或中落已不重要,人们感受到的是山乡村寨客家文化底蕴的深厚,是对青山绿水滋润下,上犹客家富有生机、弹性十足的文化肌肤零距离的生动触摸。

  据专家考证,赣南客家门匾,起源于商周,定型于秦汉,成熟于唐宋,光盛于明清。一宅一匾,一户一荣。在追溯汉魏时期“门第阀阅”这一门匾起源的同时,我认为还不得不感谢客家先民将它演变为一种将祖训和历史灌注在各自的家教之中,以姓氏的光彩史迹宣示着对名节爱惜的文化,从而得以在历经千百年后,还能将它融入到寻常百姓家。读着这些门匾,客家文化多种课目的鲜活教材就在大门彰显,顿感那是一种乡邻间平安、富贵、吉祥、康泰的深切期盼和真情告白。

  上犹多地走过一遭,我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四字一框的门匾,全县蔚为风气的客家习俗,在生命力上,它是山乡丘陵群峰间盛开的惠兰;在时间的跨度上,它堪比县域内存世完好的古冰川遗迹——燕子岩;在内容的丰富上,它可与身居上犹、号称“江南树种王国”的赣南树木园媲美;在观赏等级上,它又可与“世界级旅游珍品”的上犹森林小火车比肩。它列队在"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张开双臂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考察者、观赏者和牵手者;它高悬在客家祖屋门楣,深情召唤浪迹天涯的游子们归来走走看看;它不言不语,分明让人听见这一文化大钟的铿锵作响;它无味无香,却让人嚼之饮之品之,味道悠长。

  据悉,2006年,上犹客家门匾习俗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微型家谱”与“客家活化石”会更深入地走向客家人的世界,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客家人心中,让客家文化中的这一千年奇葩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