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为民服务底色

赣南日报 2025年09月07日

  □刘慧婷

  从领导干部化身“办事群众”深入政务服务一线,到党员干部以“被服务者”身份体验就医、出行等民生场景,再到对标大湾区优化营商环境……近来,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如我+”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换位思考、优化服务的热潮。这一行动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开展“如我+”行动为契机,在换位思考、沉浸体验、破解难题中,进一步转作风、优服务、提质效,不断擦亮为民服务底色。

  静下心换位思考,以群众视角“+”出服务精准度。“如我+”行动的核心是换位思考,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行政思维定式。现实中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清楚群众有什么、缺什么,而注重自己有什么、能给什么,没有找准群众需求,办的事情没能换来群众满意。“如我+”行动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办事大厅、企业车间、街头巷尾,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去感受政策的落地效果。这种角色的转换,带来的不仅是视角的切换,更是思维的创新。唯有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思考,才能知晓他们最迫切的期盼。做到换位思考,就要认真处理好“我认为群众需要”和“群众实际需要”之间的关系,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他们需要什么,将“我能给什么”转变为“要我做什么”,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精准度。

  沉下身真实体验,以扎实作风“+”出治理新维度。办事难在哪里,堵在哪里,群众最有发言权。“如我+”行动的重点在于以群众的身份沉浸式体验办事流程,在体验中找出服务的差距、能力的差距、落实的差距、作风的差距。党员干部作为制度的执行者,要始终和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重点围绕政策知晓、业务流程、材料精简、办理时限、服务效率、群众反馈等方面,以“线上+线下”亲身办、陪同办、坐窗口、跟执法等形式,沉浸式、全流程体验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要谨防体验流程搞形式、走过场,直面问题,拿出刀刃向内的决心,把情况掌握得更多、问题找得更准,“解剖麻雀式”找难点、治痛点、疏堵点、防风险,挖出病根,消除病灶,推动各项便民服务从“办得了”向“办得好”转变。

  铆足劲破解难题,以实际成效“+”出群众满意度。“如我+”行动的终极目标,是把“问题清单”变为“幸福账单”。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转作风、提效率、优服务,将“严真细实快”好作风常态化贯穿“流程体验、问题整改、流程优化、反馈评价”全过程。优化办事流程要问计于民、问计于企,针对办事流程繁琐、材料复杂等问题,邀请经常办事的群众参与流程优化设计,从“使用者视角”提出“一表多用”“一跑通办”等简化建议;对涉企服务事项,组织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代表参与政策研讨,让企业直接提出“减材料、缩时限”的具体需求,推动审批环节“能减尽减”。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试金石”,做到全流程跟踪、全过程反馈、全方位整改落实,以实际成效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如我+”行动带来的新变化、新风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单位:赣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