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刘林美)秋天的上犹山区,晨雾未散,平富乡庄前村快递服务站内已一片忙碌。村民曾青拎着刚取的包裹感慨道:“以前要骑车往返15公里去邻镇取件,现在步行5分钟就到,方便多了!”今年以来,上犹县聚焦农村快递服务“最后一公里”堵点,将“快递进村”作为民生实事和乡村全面振兴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政企协同、资源融合、分类推进,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享受到寄取就在家门口的便捷服务。
摸透痛点:把民生需求摆在首位
农村寄递服务是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也是保障民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今年3月,上犹县组织县交通运输局、县邮政公司组建专项工作组,深入全县8家快递企业(邮政、“三通一达”、极兔、顺丰、京东等)及38处乡镇快递服务站点,开展全方位摸底排查。
排查发现,尽管乡镇级快递服务点已实现基本覆盖,但行政村一级的寄递末端设施几乎空白——仅少数人口较多的行政村设有简易服务点,绝大多数村民,尤其是偏远村组群众,需往返十几里到乡镇才能寄取快递。“取件难”不仅影响群众日常生活,更制约了农村特色产品外销和城乡消费循环。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针对这一民生短板,上犹县委、县政府于今年6月把“快递进村”纳入全县重点民生事项调度,明确以“健全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为核心,全力破解末端配送难题,让民生服务真正贴近群众需求。
政企协同:破解服务“三难”问题
“快递要进村,得先解决运力不足、网点少、成本高这三大难题。”上犹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蓝方福介绍,该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整体推进”原则,打出政企协同“组合拳”,逐一破解痛点。
解“网点少”之困,盘活农村公共资源。依托村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现有场所,按照“五有”(有场地、有人员、有货架、有设备、有固定服务时间)标准,建设村级快递服务站。同时,开发村级快递公益性岗位,优先从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中选聘工作人员,负责快递揽收、管理等工作,既解决了村级快递“有人管、能长效”的问题,又为农村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
降“成本高”之压,建立三方分担机制。针对农村地区快递配送成本偏高的问题,上犹县创新推出“快企让利一点、邮政支持一点、政策保障一点”的费用分担模式,在明确快递企业、邮政公司主体责任的基础上,该县财政对乡镇到行政村的快递配送费用按比例给予补助,有效减轻企业运营压力,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积极性。
资源融合:“邮快合作”破局增效
“单家快递企业进村,揽件量少、配送成本高,很容易‘赔本赚吆喝’。”上犹县邮政公司总经理赖传庭坦言,资源不融合、各自为战,是快递进村难以推进的关键瓶颈。
为打破这一壁垒,上犹县多次组织县邮政公司与各快递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难点问题共商解决方案、优化推进路径。经过多轮磋商,9月19日,该县邮政公司与“三通一达”、极兔等5家快递企业正式签订“邮快合作”协议,开启资源共享、渠道共用的协同发展新模式。
根据协议,各快递企业将乡镇级站点的快件交由邮政公司,依托邮政系统成熟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统一配送到村级快递服务站,实现“一次配送、多企共享”,大幅提升配送效率、降低综合成本。为打消快递企业对“时限延误、平台考核”的顾虑,上犹县主动对接赣州市邮政管理局,为试点区域争取到宽松的考核政策,为“邮快合作”平稳推进扫清障碍。
试点先行:分类推进实现全覆盖
快递进村不能“一刀切”,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上犹县在全面摸排131个行政村产业发展、人口规模、交通区位、村民意愿等基础上,创新实施AB分类推进策略,将县城规划区范围内、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已设快递网点的行政村划为A类村,依托现有资源优化服务;将其余偏远行政村划为B类村,通过新建服务站、配备公岗人员的方式补齐服务短板。
今年8月,陡水镇、平富乡、五指峰乡率先启动试点,在陡水镇、平富乡设立11处村级快递服务站,由村快递公岗人员负责快递“收、管、发”工作;“三通一达”、顺丰、京东等快递企业在五指峰乡新增3处乡级快递服务站,日均处理快递量达200件以上。县交通运输局联合邮政公司、快递企业及时总结试点经验,为全面铺开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上犹县14个乡镇的102个B类行政村已全部完成村级快递服务站选址、公岗人员选聘与培训工作,10月起“快递进村”服务全面铺开。“接下来,我们不仅要让快递‘进得来’,还要让赣南茶油、上犹绿茶等特色农产品‘出得去’,以寄递服务畅通城乡循环,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更多活力。”赖传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