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浓冬正是流感流行的季节,当你有咳嗽、咽喉痛、发烧等症状时,到底是感染了新冠病毒还是患上了流感?很多人弄不明白,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知识。
新冠通常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感一般指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流行性感冒的区别包括病因、潜伏期、症状等方面。
起因不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
流行性感冒一般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
潜伏期长短不同:
目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1到14天,多为3到7天。
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通常为1到7天,多为2到4天。即新冠感染潜伏期比流感要长。
症状表现不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通常无明显前兆,多数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因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肌肉疼痛、胸闷、咽痛、腹泻、味觉异常等症状。
流行性感冒一般起病急,前期有乏力症状,之后出现高热、畏寒、寒战、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可伴有鼻塞、流涕、咽喉痛、干咳等局部症状。若味觉异常,肯定是新冠,如果有鼻塞、流涕可能是流感。
中医的解决办法
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寒起于外邪入侵,我国古代并没有病毒的概念,而是将感冒或流感等不明原因引发的畏寒或发热现象称为“外邪入侵”。
一般感冒古时称为“伤寒”;流行性感冒病症较严重,且散播力广,称作“疫病”,在用药、剂量、使用时间的长短会有小差异。
针对感冒常见症状,中医常提供以下药方及经络按摩的舒缓方法:
●头痛:葛根汤去风寒
感冒时头痛难受、昏昏沉沉,以葛根汤最常见。
葛根汤源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能解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肩颈紧绷。
不过葛根汤成分中的麻黄碱会加强心肌收缩力,使用时避免服用也有强心作用的毛地黄类心脏病药物。
川芎搭配菊花也能上清头目,以500毫升热开水冲泡各1钱的药材饮用,对头痛或偏头痛都有帮助。
特别提醒:购买时选用淡黄色已经晒干的杭白菊,而不是新鲜黄菊花,以免泄正气,导致反效果。
穴位:按压风池穴及合谷穴,能行气止痛,刺激3分钟至5分钟就能见效。
●鼻塞、流鼻水、打喷嚏:迎香穴舒通肺气
无论是鼻子不通畅、还是鼻涕流不停,中医都认为是寒气侵入造成肺气不通。
疏通肺气的药方除了葛根汤,也可切点葱白加上淡味的豆豉,熬煮成葱豉汤缓解鼻塞。《食疗本草》中记载,葱白连根用水煮温服,可以袪风发汗,对付冬天风寒引起的鼻塞、头痛。
穴位:按压迎香穴,舒缓鼻塞后搭配按压风池穴,能使肺气运行顺畅。
●喉咙痛、咳嗽:盐蒸橙子
柑橘类水果在中医里大多具备理气化痰的效果,对咳嗽有痰现象比较适合。
做法:橙子洗净之后,切成炖盅状,在上层的切面上涂极少量食盐,用筷子或牙签扎几下,再隔水蒸10分钟左右。食用时去皮食用。
作用:咳嗽有痰,寒性或风热咳嗽都可以食用。可起到消食、去油腻、清肠胃、开胃助消化。
此外,如果是风寒咳嗽,还可以加入生姜一同蒸熟,有驱寒、化湿作用。
穴位:按摩少商穴,此穴属肺经,是缓解咽喉症状的特效穴,能缓减咽喉疼痛,或干脆在手肌腱外侧的肺经刮痧。
●发烧:菊花、薄荷解热
有发炎反应都属热症,可用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杭菊)、薄荷、牛蒡子冲泡热水。
穴位:刮大椎,在大椎穴上下左右各10公分的区域由上往下刮痧。
●肌肉酸痛、畏寒:刮膀胱经、胆经祛寒
肌肉酸痛、畏寒是寒症的表现。祛寒药材有荆芥、防风、川芎、桂枝、生姜等,使用方法:以1钱冲泡500毫升热开水饮用即可。
穴位:刮痧膀胱经、胆经。胆经和膀胱经主风寒,所在的背部和大腿外侧是身体容易受寒及积寒之处,可以刮痧去寒。(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