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星闪耀将军园

兴国将军馆内陈列着该县56位客家将军的雕像。
萧华上将雕像。
萧华上将创作的大型经典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回故乡演出。
兴国县第六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兴国将军馆聆听革命故事。
游客参观兴国将军馆。
陈奇涵上将雕像。
少先队员向革命先辈致敬。
兴国将军园全景。

  □陈展峰 赖联明 陈鹏 马龙胜 记者李传材 刘凯 邹忠辉 刘青 文/图

  为纪念共和国56位兴国籍开国将军而建的将军园景区,是江西著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中央党校、国防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和相关单位的教育基地。

  将军园景区位于兴国县将军大道南端,由将军馆、将军广场、大型群雕、国防教育广场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等组成,大气磅礴,震撼人心。步入将军馆展厅,如同走进了中国革命历史长廊。仔细品赏一幅幅照片,观看一样样实物,阅读一篇篇介绍,就如同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岁月、硝烟弥漫的战场。耳边依稀响起陈奇涵将军率领军官教育团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激越枪声,萧华将军率师苦战团村决死的战马长啸,温玉成将军率团抢渡湘江的震天怒吼,钟炳昌、黄玉昆将军率师逐鹿中原的炮声隆隆;眼前仿佛闪过陈美福将军飞夺泸定桥的英勇身影,毛会义将军率团抢夺摩天岭的生死肉搏,康志强将军率部参加淮海战役的刺刀闪闪,李呈瑞、陈坊仁将军指挥“奇袭白虎团”的运筹帷幄……兴国籍将军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刀山火海之地、雷霆万钧之时,56位将军就是56个中流砥柱、56根华夏栋梁、56部煌煌传奇。

  将军广场右侧是将军雕像园,穿行园区的小道,别出心裁地按长征路线来规划,将军们的雕像分列路旁。穿行小道,犹如重走长征路,让人想起:跨过五岭抢湘江、乌江天险重飞渡、调虎离山袭金沙、大渡桥横铁索寒、草毯泥毡扎营盘、腊子口上降神兵、六盘山上红旗展、直罗满山炮声急、胜利会聚甘孜城……“长征路上”还安放着12块奇石,石上刻着萧华将军创作的12首《长征组歌》。今年3月31日晚,大型经典音乐史诗《长征组歌》首次回归原创故乡重装复排,在兴国县长征组歌大剧院成功首演。首演现场特别设立了“兴国红军战士”“兴国红军烈士”以及“兴国籍56位开国将军”席位,旨在用歌声致敬革命先辈。

  将军广场的正前方是巍然高耸的大型群雕,由土地革命战争中主要以兴国儿女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的三面军旗雕塑及群雕组成,群雕正面是五次反“围剿”的战斗场面,背面是兴国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和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模范兴国”奖旗的动人场面。群雕长23.179米,寓意兴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有名有姓的烈士23179名;高9.3米,寓意当年兴国全县23万人中有9.3万人参军参战。这座气势宏伟、震撼人心的大型群雕现已成为兴国县的标志性建筑。

  参观了将军园,游客都会惊叹,为什么当年兴国一个小县城有这么多人参加革命,出这么多将军?兴国人绝大多数是客家人。客家人作为汉民族一支民系,经历数次大迁徙,颠沛流离,世事多艰使客家人养成坚忍卓绝、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团结奋进的特性。经过历代长期艰苦奋斗,客家人自始至终带有一种浩然正气的民族气节。他们崇尚忠义,反抗压迫,同仇敌忾,爱国爱乡,形成了开拓进取、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客家人崇军尚武的斗争血液与革命火种,经过中国共产党点燃,自然激发了革命性,更加自觉地投身于中国革命浪潮之中。兴国有较多早期革命家,如陈奇涵、鄢日新、肖以佐等人,早在1927年就在兴国播撒从黄埔军校带回的火种,秘密发展党员,筹建农民协会;袁玉冰、黄家煌、邱会培都是中共早期革命家,他们曾组织起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并在兴国传播马列主义。有如此丰厚的革命土壤,自然会孕育出众多革命者。加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多次来到兴国,不但为创造苏区兴国模范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且在兴国广泛播撒了革命思想的火种;同时,他们崇高的品德、坚定的信念、优良的作风,对兴国人民起到了表率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是一代革命领袖们的精心培养,兴国才有这么多人献身革命,并涌现出56位开国将军,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不朽的壮丽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客家摇篮拍客家·人文
   第04版:时事
将星闪耀将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