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吴悦 通讯员邓君)11月19日,在兴国县预制菜产业园建设现场,工人繁忙地进行钢结构焊接、外墙装修、绿化、附属建筑物浇筑等作业。该项目位于兴国县经济开发区B区,占地面积313亩,建设内容包括,改造厂房4.32万平方米建设预制菜中央厨房项目,配套建设涵盖检测中心、预制菜(乡宴)产业孵化中心和配套功能区等设施,建成投产后形成年产4万吨预制菜的能力。
原先这块地属于土地节约集约程度不高、效益不高的“摊大饼”发展模式,土地浪费较大。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让“规模扩张”向“效益优先”转变,兴国县经济开发区让原先效益不高的企业“腾退”,进驻产业前景好,效益可观的企业。
近年来,兴国县按照依法处置、公平公正、分类处置、利用优先、促进开发的原则,坚持完善机制、重在治本,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行为,盘活低效闲置用地,进一步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助力加快实现工业倍增升级。
兴国威斯嘉服装有限公司的老厂房建于2000年左右,建筑老旧、光线昏暗,还时常漏水,企业一直想改建厂房,扩大产能。为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工作专班和企业协商出分两期实施改扩建厂房和员工宿舍的解决方案,以“保姆式”的服务协助企业办理改扩建审批、报建等手续。目前,该公司新一期建成2.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员工宿舍。“我们充分利用工业用地,低效用地。厂房从报建到建设,得到了当地政府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在厂房也基本完工, 厂房内宽敞、明亮,还安装了电梯,生产设备先进,我们正准备搬进新厂房生产。”兴国威斯嘉服装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和发说。
兴国县成立由四套班子领导牵头的44个工作专班,深入企业开展调查摸底,倾听企业诉求、研判具体问题,有序稳定推进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清查处置工作。这一举措能够盘活兴国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土地,缓解土地供应矛盾,在扩大产业有效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创新等方面具有“腾笼换鸟” “筑巢引凤”的作用。
“兴国经开区建立了一项目一专班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上门对接服务,解决项目建设存在的供电用地审批等问题,大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兴国经开区党委委员、副主任陈亮说。
工作专班加强企业走访,深入调研,掌握企业实际情况、发展意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问题,有效盘活土地,为工业发展增添新动能。截至目前,兴国共处置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2018亩,引进或扩能服装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威斯嘉服饰、隆诸仓储等企业3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