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病号父亲的长寿秘诀

  □周国利 

  我的父亲93岁时去世,算是长寿了。但了解他的亲友们都知道他生前被称为“老病号”。父亲一辈子被肠胃病纠缠,比较瘦弱,40多岁便因胃穿孔做手术切除了五分之三的胃,右肺还存在结核等病症。这样一个大家公认的“老病号”,是如何走进长寿老人行列的呢?我们8个儿女为此做过分析总结——老人家确实有一套其独特的“长寿秘诀”。 

  首先,父亲喜欢活动。活动,活动,人活着就必须动起来。我父亲曾经是一家农场的主要负责人,他不喜欢听下属汇报工作,坚持到田间地头与职工沟通、解决问题。他一直深入基层保持着劳动的习惯,农田里的翻耕、播种、浇灌、施肥、收获等季节性农活几乎一个不落。他常常是一身泥土,一身汗水,完全就是一个老农民形象。离休后,我父亲仍然保持着种菜、育树苗、喂鸡、养兔,甚至动手编织箩筐等劳动习惯。 

  其次,父亲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胃被切除了一多半,他就少吃多餐,五谷杂粮成为主食,从不挑食,不贪吃。过了80岁,他的手脚已经不灵便,但仍然每天早起,早晚散步。他喜欢到公园绕着池塘欣赏荷花,去街道健身小广场,各个器材都上去,力所能及地活动一下胳膊腿。临终前的半年时间,老人家是在医院度过的,被病痛折磨得走不了百十步远,却坚持推着轮椅也要到过道里走一段。最后,实在走不动了,卧床不起,也要我们把毛笔、旧报纸摆在病床上,坚持临摹几张颜真卿的字帖,听我们读报、讲新闻。良好的生活习惯伴随了父亲的一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父亲性情豁达且淡泊名利。他年轻时被日本兵抓去当过挑夫,半夜从山坡上死里逃生。此外,还经历了亲人先于他离世的痛苦。但父亲始终坦然面对,坚强地活着,不抱怨,不嗟叹。他不纠结于生活中的困苦和挫折,一直乐观向上、积极向前,心态健康。作为农场负责人,他平时工作繁忙,肩负一家8个儿女的养育之责,还要细心照料我奶奶,对外婆一家也是尽心尽力。 

  晚年,每一阶段的病痛,父亲都没放在心上。他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即使知道自己最后可能走不出医院了,仍然没有表现过一丝一毫的悲观沮丧。每一天,他能动就会活动一下胳膊腿,能吃就一定要把一口饭吃下去。回顾一辈子的人生,评价8个儿女的成长,他总是一脸的自豪、乐观。最后一刻,老人家走得安静坦然。 

  可见,正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使得“老病号”也能长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记赣州市合唱协会主席、市老年大学声乐老师唐玉琴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视觉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时事
   第06版:知行
   第07版:健康
   第08版:晚风
新年全家福
用音乐传递快乐
老病号父亲的长寿秘诀
相濡以沫
幸福的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