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灯舞贺新春

  □崇义中学高三(10)班 邹志铭

  鼓声隆隆,锣声鸣鸣,灯笼喧红,跳跃、旋转……一抹亮色划破夜色。欢声载鼓乐,龙吟喜开颜,雄壮热烈的龙灯舞点亮了家乡的新春。 

  家乡的舞龙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齐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男女老少皆可参与进来。制作龙灯是一项极考验技术的活儿,多是由村里有经验的老人来完成。许老伯是今年龙灯的制作者,今年七十余岁的他从十几岁起便学习制作龙灯,技艺非常娴熟。 

  持锯割开竹子,操刀撕成竹篾,根根坚挺的竹子化作细细竹条。竹条在老伯粗糙的手下宛若有了生命,竹篾编织,钢丝捆绑,一席动作行云流水,未及惊叹,龙灯已是初见雏形。没有图纸,没有测量计算,凭的全是多年经验的积累。龙灯框架制作完毕,接着便是对龙灯外形的修饰。糊好表面的皮纸后,将五色纸剪作一片片的龙鳞贴上去。龙灯的威武霸气更体现在龙鳞的制作上,老伯熟练地运作剪刀,大小相差无几的龙鳞密布排列,更添龙灯气势。 

  制作龙灯极考验体力和耐力。制作者往往要站着工作好几个小时,出于技艺的考虑也不适宜佩戴手套。老伯裸露出来的手已冻得麻木,却仍在麻利地工作着,一心只为做好龙灯。

  夜晚悄悄地拉开了帷幕,村里已是张灯结彩、一派喜庆。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却难阻乡亲们高涨的热情。青年人担起了舞龙这一职责,将“戏珠”这一情形演绎得惟妙惟肖。转身、跳跃,龙灯在他们手中似乎活了过来,身躯弯曲有度,极富活力。夜幕下,宛若真有一条五彩的龙在调皮地戏着珠儿。几人配合紧密,很是默契,伴着鼓乐鞭炮的声音,更显精彩纷呈。人群中的叫好声,如潮水般一浪连着一浪袭来。许老伯早已被拥至队伍的最前端,皱纹密布的脸上满是骄傲与自豪。 

  正是有了许老伯这样的技艺传承者,家乡舞龙灯的民俗才能流传至今。老一代的坚守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愿家乡的龙灯舞永不消失,年年贺新春!

  (指导老师:陈燕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新松
二十年后的家乡
新老师驾到
《燕歌行》
儿童友好城市
龙灯舞贺新春
抬杠记
不一样的生日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