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奏响时代强音 凝聚奋进力量

——近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和网信工作综述

  □记者温居林

  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新时代新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和网信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自觉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守正创新、善作善成、争创一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合考评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网信工作连续多年在全省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州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高擎思想旗帜,凝聚奋斗共识

  伟大的时代,必有伟大的思想引领。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持续深化落实党委中心组每月学习日、巡听指导等制度,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在市委示范带动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和网信战线对标对表,以集中学习、专家辅导、专题研讨、个人自学、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及时跟进学、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在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中,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研究就要跟进一步。 

  近年来,我市高规格举办了“大兴调查研究 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90周年、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等理论研讨活动,组织编写的《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何以成就辉煌》被中宣部确定为2023年度重点主题出版物,为思想阐释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近年来,潭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的殷殷嘱托,打造了富硒产业园、建起了硒博馆、办起了富硒食堂……”于都长征源宣讲团讲师、梓山镇潭头村村民孙观发向来访的游客讲起自己家和潭头村的破茧蝶变,脸上荡漾开幸福的笑容。 

  群众在哪里,理论宣传就延伸到哪里。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宣讲,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1.45万余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宣讲4900余场,打造了“草根明星”“乡间夜话”“名嘴宣讲”“山歌老王”等一批基层理论宣讲品牌,学思想、用思想在赣南大地蔚然成风。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长征源宣讲团、胡日旺、微视频《总书记到我家》和宣讲报告《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分别被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宣讲微视频、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实现了全国理论宣讲四个类别奖项“大满贯”。 

  一次次学习研讨,一场场宣讲报告,一篇篇理论文章……将党的好声音化作社会最强音,有力筑牢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壮大主流舆论,提振发展信心

  光影波澜,记录历史精彩;笔底春秋,助推时代发展。 

  全市新闻舆论战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聚焦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传播赣州好声音、讲活赣州好故事,持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提振信心。聚焦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十周年、第32届世客会等,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大批重大主题宣传,开展了“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等重要主题采访,全方位、立体式报道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赣南的生动实践,在红土地上营造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浓厚氛围。

  赣州声音唱响全国,有声有色。主攻大报台数量质量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茅,《赣州示范——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调研记》等一批中央主要媒体头版头条、单条报道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赣州在省级以上媒体刊登报道680余篇。外宣工作、“学习强国”总平台上稿等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新闻发布工作连续5年获评优秀。网络宣传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声势强劲、出新出彩,使党的创新理论“乘云入网”,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中央重点网站刊发稿件4万余篇,有效筑牢了网上网下“同心圆”。 

  媒体融合守正创新,纵深发展。全国地市级融媒体中心试点建设稳步推进,市融媒体中心、赣州文化传媒集团顺利挂牌运营,“赣南红”新闻客户端获评第二届“全国地方党媒融合发展创新项目”,创造了媒体融合的赣州经验。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市级全媒体矩阵粉丝量超2000万,“赣南红”客户端装机量超430万,平均日活量排名全省第一。市县融媒体中心形成“一张网、一盘棋”,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显著提升。

  赓续历史文脉,添彩美好生活

  相聚围屋之都,共叙客家情谊。去年11月,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开幕式和首届客家民俗文化艺术节两台晚会,以澎湃血脉的自信自强,向来自全球各地的200多个客属社(侨)团及2500余位与会客属人士代表、知名企业家等,并通过海外500余家媒体向欧美、亚太地区联动直播,覆盖受众2.2亿人次,讲述了客家人的光辉史诗,展现出“客家摇篮”激扬时代的万千气象。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和灵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客家民系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地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聚焦文化强市建设,我市以深化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持续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幸福感、获得感。 

  红色基因,创新传承。我市按照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的部署要求,坚持系统谋划,积极探索实践,广泛开展革命遗址遗迹和烈士纪念设施维护修缮、红色资源调研普查、红色资源名录编撰、红培研学和“红色故事我来讲”等活动,推出了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教培精品课程,打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纪念场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被列为中华民族红色文化基因库建设试点,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大余县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历史陈列展获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奖;兴国县官田中央兵工厂等4个教学基地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文艺精品,竞相涌现。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主演杨俊获“文华表演奖”。中国首部大型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驻场连演,被誉为“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看的演出”。《长征组歌》《大道薪火》《从瑞金出发》等红色文艺精品上线,叫好又叫座。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我市深入实施赣南采茶戏振兴工程,举办阳明文化国际论坛,广泛开展“引客入赣”等活动,让赣南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弘扬。市图书馆、文化馆新馆全面运行,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成就展创造了国家级水平陈列布展的“赣州速度”。 

  文旅融合,异彩纷呈。我市先后承办了中国红博会、中国旅游产业年会、中国客家非遗大会,建成国家级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区和赣州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会昌戏剧小镇、章贡区七鲤古镇、兴国红兴谷等重点文旅项目,高标准建设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安远三百山、大余丫山、郁孤台街区分别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天键电声在深交所创业板首发,实现我市文化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一份份文化成绩单,折射点滴变化,点亮美好生活,也让赣州“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阳明圣地”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弘扬文明新风,润泽红土圣地

  写春联、剪窗花、赏年画、打糍粑、办市集……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集市示范活动,文明实践志愿者将满满的爱心、浓浓的年味、深深的祝福,以志愿服务的形式送到群众身边。 

  文明,是社会发展最温暖的底色。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深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厚植文明沃土,涵养时代新风,不断汇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动力。 

  文明创建,功在日常利在长远。在2022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赣州市获得“优秀”等次,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大余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崇义、龙南、瑞金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赣州在全省率先出台18条“硬核”措施支持文明村镇创建。我市推出“文明赣州 有礼实践”文明风尚引导品牌,创作文明山歌引领文明风尚的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刊载。 

  文明实践,满足群众所需所盼。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537个实践中心(所、站)获评省三星级以上,数量列全省第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成为传播赣州好声音、弘扬时代新风尚、唱响文明主旋律的重要阵地。赣州作为全国唯一受邀的设区市,在中宣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 

  文明培育,成风化人荡涤心灵。近5年来,全市涌现51名中国好人、103名江西好人、15名江西省新时代好少年,连续七年排名全省前列。宁都廖竹生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信丰袁守根入围全国道德模范候选。全南“低彩礼 零彩礼”婚俗改革、石城“请客不收礼 节俭办宴席”成为全国典型。 

  从城市到社区,文明之花遍开红土地,日益构筑起老区人民自信自强的精神新高地。 

  筑牢网络安全,赋能经济发展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艰巨繁重的信息化发展任务,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网信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两个责任制”落细落实为抓手,着力推动网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了强大网上舆论支持、可靠网络安全保障、有力信息化支撑。 

  去年7月,市委网信办依法对属地某App运营主体作出行政处罚,开具我市首张网信执法《行政处罚决定书》,彰显了我市网信执法的果断与严正。 

  网络无边,安全有界。为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我市全面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建立“3+X”敏感舆情预管控一体化协作机制,提高网络舆情监测技术水平,壮大网络舆情处置队伍,深入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有力有效应对处置了多起突发网络舆情,保障了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同时,持续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大幅提升。 

  弘扬正能量、振奋精气神,需要筑牢网上网下“同心圆”。2023年,我市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开展网络文明宣传周活动,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红色传承看赣州”等5场网络主题宣传推介活动唱响赣州好声音;举办赣州市网络安全优秀短视频、主题漫画征集评选和2023“你好,赣州”网络短视频大赛等多项赛事,其中“你好,赣州”抖音话题播放量达2.2亿次,有力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干事创业建功新时代的奋斗热情。 

  过去的一年,赣州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顺利通过终期评估;“区块链+数字乡村”数字乡村链、“区块链+赣南脐橙”等5个应用场景通过中央网信办技术测评,获专家组高度评价;赣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获批第一批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企业上云数量突破5万家;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终期评估全国排名靠前,省级数字乡村创新发展案例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 

  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近年来,全市网信系统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以信息化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全市信创产业实现营收43.5亿元,同比增长8%。赣州区块链产业园营收超10亿元,2家企业被列入2023年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今日之赣南,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 

  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和网信战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担当实干、勇开新局,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和网信任务,为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州篇章凝聚起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近五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和网信工作综述
~~~
~~~赣州出台相关方案细化30条任务
~~~
~~~
~~~
~~~四肢瘫痪14年的患者实现用“意念”喝水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聚焦2024全国两会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民生
   第06版:融湾
   第07版:赣江源
   第08版:科教
报头
我市工业倍增升级成效明显
奏响时代强音 凝聚奋进力量
赣州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图片新闻
信丰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定南企业开足马力赶订单
中国脑机接口新突破!
瑞金12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赣州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