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蒸蒸日上的“硒”望村

  ■编者按:3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一版“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专栏刊发了题为《走进共富路上的特色村》一文。文中第三章节以《蒸蒸日上的“硒”望村》为题对我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把发展的关键放在特色产业上,通过走“产业富民、旅游兴村”的路子实现旧貌换新颜进行了报道。本报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习近平

  江西于都,晨曦微露。

  “这片种的都是富硒大米、富硒菜籽油、富硒蔬菜,我们村还有个别名叫‘硒’望村。”梓山镇潭头村烈士后代孙观发指着身后的富硒农田说。

  不远处,乡村田野的油菜花竞相盛放,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鳞次栉比,白墙黛瓦、绿树成荫,景观亭点缀其间……

  这充满希望的美丽图景来之不易。就在几年前,作为赣南老区的红军村,当地还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禾桶一上楼,无米下锅头。”

  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潭头村一直把发展的关键放在特色产业上,通过走“产业富民、旅游兴村”的路子实现旧貌换新颜。“我们村交通便利,还拥有6000余亩富硒土地,红色资源也很丰富,这些都是村子发展的宝贵财富。”潭头村村委会副主任刘锦华说。

  为做大做强富硒产业,于都县引进龙头企业深圳茂雄集团,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龙头企业不仅带来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还打开了广阔的市场,蔬菜远销粤港澳大湾区。

  随着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潭头村“两委”又牵头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吸纳村民入股合作经营,开发富硒餐饮、红色旅游、乡村民宿、农事体验等特色项目,每年接待游客约60万人次。

  以文化、富硒产业等为依托发展富民产业,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整治村容村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当地打出乡村振兴“组合拳”,努力让老区成为创业致富的广阔天地,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就业。

  刚过完龙年春节,40岁出头的刘伟军和妻子的服装厂正式在潭头村开业。他们在广东打工时,积累了丰富的纺织服装管理经验。

  “我厂里现在有十多名员工,都是本地村民,一个月能拿到三四千元工资,上班近还能有更多时间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刘伟军说,村里近5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到县城只需要15分钟,基础设施不比县城差。

  2023年,潭头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0多万元,远超过2019年的5万元。今年正月初十,潭头村连续第五年给村民分红。签字、按手印、领分红、点金额,342户入股的村民代表看着领到手的“真金白银”,喜笑颜开。“现在我们家有务工、民宿租金、入股分红好几份收入,算下来有20多万元。”孙观发乐呵呵地说。

  只有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道路,才会让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在村口的“笑脸墙”上,一张张村民动人的笑脸,是幸福生活的最好见证。

  “如今,我们正以更扎实的努力奋斗,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向着共同富裕阔步前进。”刘锦华说,“接下来,除了继续做好富硒蔬菜产业,积极推进富硒产品认证、商标注册工作外,还要面向本地游客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客源市场,加大旅游推广力度,持续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

  (据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全球文明倡议的世界回响
~~~王少玄在我市视察 郭建晖杨守成赵多仙陪同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 吴忠琼主持
~~~
~~~
~~~
~~~
~~~市民:若不及时处理易引发二次事故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寻乌新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健康
   第08版:周末
报头
在人类文明百花园中播种希望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我市出台意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蒸蒸日上的“硒”望村
隔离护栏被撞毁盼修复
老年人如何防范金融消费诈骗
图片新闻
赣州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