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王宏伟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在这生机盎然的季节,漫步寻乌大街小巷,各种深圳元素随处可见。近年来,深圳倾力援助,与寻乌聚焦“全面合作、双向赋能”,共同探索建立了“1+16+N”支援合作机制,形成覆盖深圳市、区、街道、国企、社区和行业协会的支援合作格局。如今,这一合作机制正结出累累硕果,为寻乌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海相连强化深寻纽带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随着支援合作的不断深入,深圳市与寻乌县的人员往来也日益密切。
龙年上班第一天,带着新春的祝福,寻乌县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负责人,以只争朝夕的作风和干劲,再次组团前往深圳拜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抵达深圳后,寻乌考察团拜访了有关市直机关单位、国有企业以及深圳龙岗区等对口支援合作单位,全力推进新一年深寻支援合作各项工作。
2月22日,深圳市委主要领导率领深圳市代表团到赣州考察并出席两市第二次联席会议。随后,深圳市代表团一行来到寻乌调查纪念馆,重温毛泽东寻乌调查光辉历史,实地感悟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发展情况,并实地察看了“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规划建设运营情况。
密切的往来,为寻乌带来了新思想。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深圳特区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活力。”回想起之前在深圳的日子,文峰乡人大副主席潘小娟依然内心澎湃。2023年9月,作为第6批驻点跟岗学习干部,潘小娟来到了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跟岗学习,在这里,她参加了深圳读书月、深圳书展、党媒网站发展论坛等活动,更秉持着“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精神”参与了实体书店的课题调研。在深圳的种种收获,让她对返回寻乌后的工作信心满满。
这些年,深圳市既注重帮助寻乌“富口袋”也注重“富脑袋”。支持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知名院校与寻乌合作,先后接收寻乌99名党政干部、47名医生、118名教师驻点学习,以及8批600余名党政干部培训,并派出44名医学专家到寻乌驻点诊疗、开展学术交流,培训寻乌教师近5000名,将“湾区思维”导入老区发展,让解放思想的旋律在老区大地时时处处奏响。得益于支援合作,寻乌干部能够走出老区、走进特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本领、成长成才,为寻乌高质量发展储备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深圳元素提升寻乌颜值
潺潺水流、葱葱花草、游鱼白鹭……曾经只能隔河远眺的美景,如今就在眼前。得益于深寻支援合作的马蹄河水生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寻乌人有了一处生态景观优美的滨水空间。
马蹄河水生态治理工程在总结深圳治水经验的基础上,将深圳的治水理念引入寻乌,提出系统治水、生态治河、治水融城的思路,将街道、河岸等设施节点串联统筹,做好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经济的治理,激活水岸空间、促进两岸业态发展。如今,马蹄河水系治理工程(二期)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建成后将为沿岸居民带来更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每次回来,家乡都有新变化,颜值越来越高了。”从小在三二五村范屋营长大的范先生,今年过年返乡后惊喜地发现,村里狭窄的背街小巷成了热闹的文旅街区,村民们打开家门就能摆摊吃上“旅游饭”。
从背街小巷到文旅街区的变化,离不开深圳市的大力支持。“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位于全国红色名村三二五村,由深圳市拨付2000万元资金,并协调促成广东客天下农旅投资运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630万元建设。该项目涵盖寻乌调查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非遗展示、红色剧本游、灯光秀等多种业态,融合城中村危旧房拆除、基础设施修复、人居环境整治、城市功能更新等民生实事,形成以寻乌调查景区为核心,集红色体验、培训研学、商业消费、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文旅街区。
今年春节期间,“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每天都能迎来大批观光体验的市民、游客。人们或是在以《寻乌调查》原著涉及的红色旧址、商店商铺等为原貌打造的建筑里开展“调查之旅”,或是被精彩的民俗表演吸引驻足观看,现场一派热闹景象。
在街区入口旁的“深寻非遗展示中心”,由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素莹结合深圳特色打造的一批竹编、木刻、皮雕等非遗新产品,吸引了众多游人。在街区各广场,十二景灯、客家竹编、舞狮等传统民俗展示轮番上演,情景剧《不寻常的寻乌调查》《一根火柴点亮中国》唤起了现场观众对那段红色岁月的追忆与怀念;十二生肖大游园、不倒翁礼物大放送等系列活动让游客应接不暇……
携手共进打造合作典范
三十年前,一首脍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在深圳唱响,让深圳飞速发展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三十年后,深圳市与寻乌县支援合作迎来了五周年,继续书写着“特区”与“老区”共同发展的春天故事。
近日,深圳市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深圳市支援合作寻乌县2024年工作计划》(简称《工作计划》),这是深寻支援合作以来,深圳市第4次印发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明确,以推动寻乌振兴发展为目标,创新合作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不断拓展交流交往交融,携手打造“特区带动老区、老区支持特区”的示范样板。《工作计划》结合寻乌特色进行了量身打造,其中涉及深化拓展合作机制、纵深推进产业协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深化民生事业协作、深化支援合作内涵等五个方面,包含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支持先进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扎实推进重点合作项目建设、持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创建“共富乡村”示范点、助力东江源生态修复与保护、继续大力宣传推介寻乌等14项重点任务,助力寻乌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寻龙高速、“寻乌调查·1930”红色文旅街区、深寻大道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竣工,寻乌县三二五文化客厅、罗福嶂会议学习园等一批群众活动场所拔地而起,寻乌职校、寻乌县妇保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建成投用;寻乌17家优质企业入驻“圳帮扶”平台,认证“圳品”数量6个,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3处,老区优质农特产品得以融入湾区市场;深圳市连续5年在中国(深圳)文博会为寻乌单设展馆,深寻支援合作推介会等重大活动在深圳成功举办;深圳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聚焦寻乌,寻乌在大湾区知名度不断提升……一件件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项目在寻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截至目前,深圳累计支援寻乌实施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等项目110余个,长久以来制约寻乌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寻乌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趋优向好,连续九年获评全省综合考评先进。
春天的故事越写越好,深寻携手的道路也越走越广。深寻支援合作,是“特区带动老区、老区支持特区”的典范,必将继续谱写下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