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福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近日,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决定在3月以“有效减少近视发生 共同守护光明未来”为主题,开展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要求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进行适量活动和放松,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怀,也是对教育全面发展理念的践行。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让学生课间“动”起来,既是为了学生调剂身心更好地学习,也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长久之计。然而,现实中,一些学校和家长将课间活动视为一种负担,甚至少数学校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禁止孩子课间进行室外活动,除去洗手间外,不能随意出教室活动。学生正是身体成长的年纪,却被“困”在教室,长此以往难免带来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视力下降。据国家疾控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其中小学36.7%,初中71.4%,高中81.2%,由此可见,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充分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在操场、教室外进行体育运动、身体活动,对促进学生视力保护、脑智发育、身心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让学生课间“动”起来,要正确处理好活动与安全之间的关系。学校、老师们要统筹安排,在对课间活动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课间活动时间,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让孩子们眼睛得到休息、身心得到放松。要常态化开展相关安全培训活动和演练,“漫灌式”进行安全教育,引导孩子们正确处理课间活动中的突发情况。同时,家长们也要将室外活动的风险视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鼓励孩子们参与课间眼保健操、远眺等课间活动,共同努力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
课间虽然短暂,却十分珍贵。让学生在课间“动”起来,不仅是为了他们的调适放松眼睛,更是为了他们的全面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创设安全的活动空间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间活动,让他们在课间真正眺望蓝天,自由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