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都:农业致富新“硒”望

  □记者吴明河 通讯员祝福

  四月的于都县潭头村,天气逐渐闷热起来。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村民易伟萍起了个大早,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穿过精致的小楼,走在洁净的道路上,不一会儿,易伟萍就来到上班的地方——潭头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年是这个产业园建立的第7个年头,建立伊始,易伟萍就在这里上班,主要负责产业园的日常管护工作。

  “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小孩,太适合我们这样的家庭了。”易伟萍一边除草、剪枝,一边乐呵呵地和记者谈起现在的生活:“工作强度小,时间比较自由,中午还能回家休息……现在的生活真好。”

  “曾经,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因为缺少产业的支撑,村民生活十分拮据。”回忆起以前的日子,潭头村党支部书记刘连云仍历历在目。

  变化源于产业的发展。2015年,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请来专家做调查,发现村里土地富含硒元素,非常适合农业开发。

  如何扬优成势,让“土壤”变“金沙”?经过外出考察和学习,潭头村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富硒产业。2021年,于都县引进龙头企业深圳茂雄集团,以潭头村为核心,建成了占地1万余亩的高标准现代富硒农业产业园。外来的新思想和新技术一下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当地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群众、政府、企业“三赢”的局面。

  随着产业的发展,潭头村的人气越来越旺,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变化的不只是收入,还有环境。为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潭头村以田园风光保持乡土气息为理念,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村庄从“形态美”到“内涵美”的质效转变。

  产业优,环境美,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2019年7月,当地村“两委”瞅准红色旅游发展契机,牵头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吸纳村民入股合作经营,开发了富硒餐饮、乡村民宿、红色研学、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乡村特色旅游项目。

  “富硒+旅游”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现在我们村里一年四季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每天都很热闹。”站在富硒食堂“孜和院”二楼,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刘连云说道:“白天在田园体验采摘,吃顿地道农家菜,天黑后再休息一晚,游客玩得高兴,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潭头村的发展是于都县用好富硒土壤资源禀赋,探索实施“硒+”战略,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坚持因地制宜,抢抓战略机遇,通过深耕“一块土”,做好“一个产业”,振兴“一片乡村”,开出了一剂强村富民的“良方”。在段屋乡,当地的富硒水稻直销大湾区;在车溪乡,富硒番茄走进了大城市的商场超市……蓬勃发展的富硒产业正在为于都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截至目前,于都县已建成富硒农业示范基地172个,带动富硒农业标准化种植30万亩,产业综合产值突破45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时事
   第06版:文化 旅游
   第07版:赣江源
   第08版:文化 悦读
于都:农业致富新“硒”望
注销手机号我们应注意什么?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全南力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稻虾生态种养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