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余书福 通讯员陈海明
日前,全南县捷报频传:获评全省市县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全市综合考核第一等次,这是全南第四次获评全省先进,连续第六年获评全市先进。
近年来,全南县把新型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3316”行动计划,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培育高品质企业梯队,建设高水平园区平台,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2023年,全县经济保持了强劲态势,GDP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公众安全感、扫黑除恶满意度等七项指标均排名全市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
项目为王,构筑产业新高地
春夏之交,山花烂漫。走马全南城乡,放眼望去,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企业生产热火朝天,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4月30日,记者走进江西省瀚鸿光电组件智能工厂生产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塔吊林立,各种工程车来往穿梭,工人们正在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作业,现场一派忙碌。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今年以来,全南以“大抓落实年”活动为抓手,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行动,全面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八大行动”,初步梳理工程建设类项目136个,同比增长11.48%;年总投资638.81亿元,同比增长7.41%。
在江西圣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各类机器持续运转,工人们火力全开,正忙着赶制一批订单。“全南的政务服务便捷高效,如此优质的营商环境,让我们越来越暖心,也对企业发展充满信心。”该公司副总经理郭向阳说,目前公司产销两旺,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
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投资的“风向标”。近年来,全南县紧扣“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着力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该县着力打响“全速办”营商品牌,实行领导靠前、班子包干、干部包点的责任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争取项目早完工、早投产、早达效,发挥增量对稳增长的拉动作用,为工业发展积蓄后劲、增添活力。
延链补链,点燃发展新引擎
2月7日,全南县举行2024年“三请三回”暨新春“双招双引”恳谈会。会上共签约迈可医疗器械、小家电生产等9个招商项目,总投资57亿元。
签约的项目涉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将进一步补齐全南光电产业、新材料产业链薄弱环节,加快打造优质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高端化、链条化、集群化,为该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注入强大动力。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资源、人才、创新要素在全南大地不断聚集,形成了以商招商的“葡萄串”效应。2023年,瀚鸿光电、道诚科技、共创达新能源等24个主导产业项目密集落户,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全县引进项目43个、签约金额205.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总数突破100家。
近年来,全南县坚持靶向招引,精准延链补链强链,通过以商招商、招商招工协同合作等方式,着力引进电子信息及新材料项目,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落地,推动形成“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发展格局。该县集群引进络鑫科技、华派光电、桢田科技等电子信息企业100多家,形成了完整的光电显示产业链条;先后引进赣锋锂业、盛和资源、国威锆铪、大能科技等一批引领性强的上市企业入驻园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向新而行,激活科技新动能
去年12月,松岩新能源材料(全南)有限公司松岩氟盐生产基地节能降耗、提质增效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获赣州市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立项支持,获市级支持经费500万元。目前,项目已获授权相关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1件,申请中的相关专利1件。
据了解,该公司以氟新能源材料为核心,不断延伸扩大上下游产业链,开展相关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实现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目前,公司被认定为江西省技术创新中心、江西省企业技术中心、赣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企业技术中心、赣州市工业设计中心。
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全南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赋能行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重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不断壮大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的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2023年,该县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9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创历史新高。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全南县坚持立足产业引平台,建好平台促产业,把创新平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转移转化成果、孵化高新企业、引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以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2023年,络鑫科技完成股改登记,中傲新瓷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瑞隆科技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松岩新能源被评为瞪羚企业;佳信捷、时尚美、贵航新能源等3家企业获批组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34个,居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