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明河 通讯员黄珉 陈虹妤
阳光暖大地,法治润赣南。2023年,赣州的法治成绩单格外亮眼:全市公众安全感和群众对政法机关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方阵”;在全国首创赣深社区矫正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在全面依法治省考核中名列全省前茅;大余、石城两县和《赣州市:加快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工作体系》项目入选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寻乌县南桥镇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苏区融湾”法律服务论坛成功举办……
新时代新征程,赣州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以服务中心大局为根本,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突破,以推进依法治理为基石,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一体化推进法治赣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的足音愈加铿锵。
赓续红色法治血脉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制建设纪念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个个逼真的复原场景,全面展示了从苏区时期到新时代党领导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和辉煌历程。
2023年11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制建设纪念馆正式开馆。这是我市深入挖掘赣南红色法治文化,不断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汲取红色法治力量的生动一例。去年,我市着力推动赣南苏区红色法治资源的研究、转化、运用,组织开展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行政史》编撰。司法部深入我市实地调研中央革命根据地法制史和红色法治文化研究转化工作,赣州先后在全国法治文化建设座谈会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赓续红色法治血脉,赣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重点学习内容。2023年,市委邀请司法部专家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作专题辅导报告;市委党校开展法治课程34讲次;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活动1612次。
赓续红色法治血脉,赣州持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堂”活动向基层延伸拓展,专门组建市级师资库,积极做好全省“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学堂”百名讲师千场基层行工作,组织开展活动32场、现场参与群众达7200多人次。此外,全市各地依托重大普法活动大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法治公园等各类基层普法阵地建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专区、专栏。
赓续红色法治血脉,赣州紧盯“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我市全面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工作,实现县乡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现场述法全覆盖,市县两级党政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述法全覆盖;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市委巡察、督查的重要内容。
打造良好法治环境
为了一颗果,立了一部法。为加强赣南脐橙产业安全和品牌保护,维护赣南脐橙生产经营者、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23年,赣州制定颁布《赣南脐橙保护条例》,为赣南脐橙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有效的法治保障。
立百姓急需之法,立护航发展之法。2023年,赣州从“小切口”入手,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的地方立法,除《赣南脐橙保护条例》外,还审议通过了《赣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将《赣州市城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赣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赣州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列入重点立法调研项目。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制定完善,为赣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治后盾,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科学立法不断拓展,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定护航,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注入“法治力量”。
2023年,赣州出台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20条举措,在减少涉企行政检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等四方面发力。通过严格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强制措施减免责“四张清单”446项,全年减轻或不予处罚案件达1420件,减免处罚1亿多元。同时,深化企业“安静生产期”制度,在中小微民营企业设立行政检查监测点788个;严厉打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全年对串通投标行为立案49起,破案42起,采取强制措施61人,涉案金额60余亿元。
发挥法治对营商环境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赣州接连推出硬招、实招,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围绕企业的期盼诉求,赣州在全省首创并实施“公证+破产”新模式,全市14家公证机构开设线上视频办证系统,公证服务企业更加便捷高效。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对口帮扶下,一批区域性、综合性的高资质、高水平司法鉴定机构建成。创新出台公共法律服务“优环境 帮企业 促发展”15条措施,开展“大走访、大调研”系列活动,走访企业1920家,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风险难题2600多个,减免法律服务费用200多万元,为企业挽损6.9亿元。开展合规经营法律实务培训200余场,组织企业主参加旁听庭审活动,有效增强了企业主依法经营的意识和能力。
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合法性审查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签这份劳务协议的时候感到非常安心。”近日,会昌县右水乡的机耕手们在签订与企业的劳务协议时,对右水司法所的合法性审查小组连连点赞。这是我市推进政府承诺合法性审查制度全覆盖工作的一个缩影。
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突破,赣州持续完善基层法治建设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2023年,出台了《赣州市基层法治建设四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17项重点措施57项主要任务,着力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全市司法所规范化达标率超90%,列全省第二;启动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申报,石城县综合示范地区和寻乌县单项项目已被省委依法治省办推荐至中央依法治国办……
“现在开始听证!”一起由赣州市民张某不服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行政处罚提起的行政复议案件听证会正式开始。本次听证会是赣州市政府行政复议庭规范化建设完成后召开的首次听证会。在行政复议人员的释法说理下,张某最终接受了行政处罚,当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达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赣州将行政复议作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聚焦“质效双升”目标,高质量、全方位推动全市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行政复议案件办理“零距离”,为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奠定坚实基础。去年,市本级及于都县、龙南市等7个行政复议机构获评“全省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示范单位”,章贡区等11个县(区)司法局获评“全省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达标单位”,达标率达94.74%。市县两级均成立了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府院联动、院院协作、市县协调”的行政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已然形成。
彰显社会公平正义
“来,大家先喝一碗擂茶。”近日,在宁都县赖村镇围足村党支部书记黄河东家,调解员分别为一起纠纷的双方倒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擂茶。当事人喝完暖暖的擂茶后,心情渐渐平复,原本剑拔弩张的氛围得到缓和。调解员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主动让步,双方最终和解。这场可能出现“民转刑”的纠纷,得以成功化解。
有“良法”,更要有“善治”;既要讲法说理,也要善用“人情”。赣州把法治纳入基层治理轨道,最大程度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在全社会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赣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构建治安防控体系,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擦亮“赣南红”“客家调”“平安城”三张社会治理名片,打造“客家矛盾客家调”等特色品牌。2023年,“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全面推开,以“单位联村、干部联户、法治联基”为主要内容的“寻乌工作法”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寻乌县南桥镇获评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与此同时,赣州全面总结“八五”普法规划中期实施成效,选取4个县和4个市直单位开展了“八五”普法中期实地评估;持续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网络法治文艺相关做法在全省作经验介绍;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向社区延伸,累计培养社区“法律明白人”2.2万余人;全年组织开展主题普法活动5769场次,参与群众123.6万余人次。
“法之必行,在于民心所向。”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法治赣州建设者们的执着追求。
2023年,全市着力打造“有法帮你”品牌的“赣南样板”,积极推动公共法律服务阵地规范化建设,完成21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52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推进和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的管理运用中,全市有20余万人次接受了法律服务;“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可视化“乡乡通”平台建设全面推进……
公平正义,字字千钧。高水平法治,正在以人民群众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加快实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州篇章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