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第四中学八(6)班 李江南
京九线上,列车络绎不绝,我的目的地——江苏南京。
我倚靠在列车窗前,望着道旁的景物,感到些许倦怠。从赣州到南京,由南向北,都一个样儿!一样的天空,一样的水,大同小异的街巷,陌生的脸。窗外单调的景色令人恹恹欲睡。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梦中,我在舟桨船棹间穿梭。这里是南宋的建康府。当最后的光芒从暮雨的夹缝穿透时,马上便是无边的暗夜了。多少次,斜阳照在残缺的旌旗上,投下一地颤颤巍巍的碎影,那是逝去的光阴。我瞥见朱敦儒,那醉心山水的浪子,在西楼上,正对着瑟瑟秋风中残破的山河黯然神伤。举杯难消的残酒,一杯又一杯。我一步步向他走近,直到看清他那张苍老而憔悴的脸。徘徊于天地间的悲风,吹散白发不去留。只见他的身后,是万里夕阳洒江流。他直面我道:“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他的声音渐渐呜咽,步履蹒跚地行至楼前,握紧栏杆,歇斯底里地呐喊着:“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天地间回荡着他的呐喊,惊起寒鸦,又在江上形成点点斑影,越飞越远,凄厉不止……他为预见大宋的命运而悲鸣。
转眼,我在长江游弋,惊见外国军舰的炮管对准南京城。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水面,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了——中华民族开始了近代屈辱史。转眼间,我又看见太平军扛着锄头闯进了南京城门……突然,武昌城内一声炮响,总统府挂上了五色旗。革命道路从此一马平川了吗?不!军阀割据、外国入侵、山河破碎……1937年12月13日起长达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 30万生灵惨遭杀戮……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终于,我看到了黑暗中的一抹亮色!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插在了总统府上,南京获得了新生。
列车广播把我惊醒:南京,到了。我看到了晴朗天空下的南京,黑夜,变为了晴空,耻辱,变为了自信,曾饱受战火蹂躏的南京,已成为日新月异的大都会。秦淮河畔,夫子庙前,钟山内外……南京用它的古朴与活力,为我们演绎了一曲震撼人心的交响乐!
南京,今朝可喜!
(指导老师:钟筱筠)